不一样的曾国藩(54)
(书接上文)
第六章 湖南贡院童子试 初识同乡朱尧阶(八)
营盘街前世今生
营盘街(路)位于北正街上。街名与辛弃疾有关。
南宋淳熙年间,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辛弃疾创建飞虎军,以五代马殷故垒为营。百姓为纪念辛弃疾,把营垒所在的街道命名为营盘街。
话说辛弃疾任潭州知州时,正值金兵入侵中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他力主抗金北伐,在长沙创建飞虎军,以作武力收复国土的准备,并在今营盘街处建造营房。这一举动,遭到投降保守势力的反对,孝宗皇帝亦命他立即停工。辛弃疾既不害怕,又不声张,反而督令部属加速建营,限一个月内完工。时逢雨季,建房所需的20万片青瓦无法烧制,垒筑营房和扩建道路所需的石料也无着落。辛弃疾胸有成竹,一面号召长沙居民每户献瓦20片,官府付瓦价一百钱;一面调出在押囚徒,命其到城北驼嘴山采石,以石赎罪。长沙居民纷纷响应,两天之内屋瓦如数缴齐。如此这般,营房如期建成。此时,辛弃疾才上章陈述,宋孝宗也释然于怀。辛弃疾借此机会,在长沙招募步军2000人、骑兵500人,配备精良武器,日夜严格操练,把飞虎军练成一支骁勇善战的地方军。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辛弃疾离开湖南,但飞虎军仍维持了40年之久。
头卡子十字路口之东“功成名就”。朱尧阶觉得还是要调剂下气氛,要不人则处于压抑中。于是对子城说:“与你说个‘功成名就’的故事吧?”
子城说:“好呀。请说。”
“在这附近的北正街头卡子,也就是位于北正街、通泰街、成功街交叉的十字路口,长沙人称为‘头卡子’”。朱尧阶介绍说,“此处是城北湘春门入城第一道关口,设有木栅门,故称头卡子。头卡子十字路口之东的成功街因靠近长沙县学宫,便取“功成名就”之意而得名”。
“哦......”子城好象明白了什么一样的回道。
朱尧阶对子城的这一“哦”,也没明白他是什么意思。但也心想,估计是还没从刚才的战火纷飞对学宫的损坏的悲愤气氛中走出来吧。别说他了,自己也还有点那样的情绪呢。
为了弄清子城的想法,又问道:“还想听传说旧事吗?”
“想呀,你快讲。”子城回应道。
朱尧阶看子城似乎意犹未尽,就说:“好,再给你说个‘化龙池’的传说。”
朱尧阶停顿了一下,接着说:“据长沙人说,在老城的街道上有一口化龙井,石壁上雕刻着这口井的来历传说”。
“史载,明万历九年(1581),学宫前有一条横路曰玉带街;外渠曰玉带沟,为长沙旧城八大公沟之一。万历四十年(1612)善化知县唐源在学宫屏墙外横开一渠,外横开一渠,桥曰三元,街曰鳌背,池曰化龙。 因街在池西,遂改名为化龙池”。
“就这样,这传说就完了?”子城追问道。
“当然不是,你且听我说呀。”尧阶没想到子城还真的想知道,于是,就说:“相传这条街上,旧时有家铁匠铺。铺里有一老店主和一小徒。店主自私贪婪恶毒,学徒却善良忠诚老实。一天,店主生病,抓着学徒手说:‘我死后,不要埋掉,就丢在门外井里,每逢初一、十五,要丢一只公鸡到井里即可’。
店主死后,学徒按店主嘱咐,把店主尸体丢到井里,每逢初一、十五,丢一只公鸡到井里。过了一段时间,学徒成家立业,娶了个贤慧妻子,生活得十分美满”。
“然后呢?”子城显然被故事情节吸引了,又情不自禁地插话。
“你听我说呀”,尧阶说:“一年后,葬着店主的井中每到深夜就会发出阵阵响声,日子越长、响声越大,后来连地面都震动起来。城里的人们十分惊恐,昼夜不宁;学徒梦见店主抓住他手说:‘你用公鸡祭我,我身便沾了公鸡之血,快要成龙,近日就要东归大海了,到那时,长沙城则会变成一片汪洋。而你呢,则无须担心。只要这几天不再往井里倒铁水就行,我就不会害你与老婆。到时,等洪水退后整个长沙城之人便都会淹死,你呢则可独占长沙。否则,就性命不保。’学徒从梦中惊醒,才知井里的响动原来是店主所为。他决心舍身救全城人性命。”
“他成功了吗?”子城又插话道,似乎不象平日里的子城,往常他较少这么性急的。
尧阶并不计较他总是插话打断,接着说:“他醒后,把想法告诉了妻子。妻子也感动的满眼泪水,为了全城人的性命,赶紧表示坚决支持丈夫。于是,二话没说就帮助丈夫熔铸铁水,等铁水熔好,夫妻赶紧抬出,对着井口往里倒。刚一倒进,就听得井里发出轰隆隆之声,接着,地面开始震动起来;他们赶紧又倒第二桶,井里响声更大,地面抖动起来;夫妻俩赶紧又倒入第三桶,只听得一声巨响,井边地面塌了下去,夫妻俩也跟着陷下……井不见了,响声没有了,地也不再震动了,孽龙却被铁水溶化了,夫妻俩亦为此共同献出了年轻之生命。”尧阶停顿了,子城也沉默了,二人四目相对。
好象尧阶等子城插话一样,而子城这次却没插话。尧阶笑了笑,接着说:“后来,进塌之处变成了一口小池塘,人们为纪念夫妻俩勇斗孽龙,就把这小池塘叫作`化龙池’;再后来,小池塘没有了,却有了`化龙池’的街名,并一直流传下来”。
朱尧阶叹道:“故事虽说伤感,但可看出,人之对淳朴和勇敢之称颂。而作为人,应追先人之善、人之有责担当,方为人之正途。”
子城亦陷入深思。此时,虽未明此深意,也深以为然,并觉将来也要做有益之事、成堪大事之人才是。
朱尧阶发现曾子城经此一番引导,感觉算是“孺子可教”,便心生有意启发栽培之意。意欲通过有意识之诱导,使之更增读书之要旨、诵背之趣。于是,就说:“贤弟,是否觉得为兄识之颇多?”
尧阶此说,则要展示其才华。欲知尧阶有何妙计,敬请关注后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