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北周钱币-五行大布

北周钱币-五行大布

作者: AA赵_184e | 来源:发表于2018-12-10 17:57 被阅读0次

初期沿用北魏、西魏五铢。武帝保定元年(公元561年),铸“布泉”,一当五铢五,与五铢并行,书体为玉箸篆,顺读,布泉铸工精致,内外郭齐整;“布泉” 二字作玉筋篆横书穿孔两侧,古朴端庄。“泉”字中竖不断,一线贯底,是与新莽“布泉”除篆法不同外又一显著区别。钱径25毫米,重4.3克;肉实铜好,系北周三大美泉之一。后因其价值降低而人不用,被废弃。

武帝建德三年(公元574年)更铸“五行大布”,以一当十,与布泉、五铢并行。面文“五行大布”玉箸篆,钱文及制作均极为精美,为著名的“北周三品”之一。北周铸“五行大布”钱,与当时的文化、经济、政治斗争有着直接的关系。当时佛教势力控制的和尚有三百万之多,这使得国家的土地和户口受到威胁,赋税得不到保证。加上当时的战事、蝗灾、旱灾等因素,最后罢佛、道两教势力,但对道教不敌视,铸行“五行大布”钱。“五行大布”顺读,钱文玉著篆,面背肉好周郭。钱大小不一,一般钱径26毫米,重4.2克;小者钱径21毫米,重2克,也有大至28.5毫米者。

北周静帝宇文阐,大象元年(公元579年)始铸“ 永通万国”,一当五行大布十,与五行大布及五铢三品并行。铸工精美,钱文玉箸篆,顺读。面文“永通万国”,玉箸篆,“永通” 意为永远通行,“万国”示天下万国可用。形体厚重,字体深峻,钱文和铸工均臻妙境,为“北周三品”之首。当时以一枚兑换折一钱五万枚,此钱堪称虚值大钱之首,所以民不乐用,流通时间很短,并与五行大布并行。一般钱径29~31毫米,重4.4~6.4 克。私铸者较小。有阔缘、合背者,还有铅钱。后又多被销毁,存世不多。

北周的上述三种钱币以其书法优美、铸工精整、 数量稀少而为后人珍视,称之为“六朝三泉” 除了上述介绍的几种钱币之外,还有魏晋南北朝时期铸造于龟兹地区的钱币,称“龟汉二体钱”“龟汉二体五铢”,穿上下为龟兹文,穿左右为“五铢”二字,背素。,“O”至今不能通译,或面文龟兹文,背文篆书“五铢”二字。“龟汉二体钱”钱径13~18毫米,重0.9~1.8克,红铜质,狭缘广穿,钱体薄小,铸工锉磨不精,新疆是其主要出土地。

中国货币发展到南北朝时期,钱文年号钱增多,有的将记年和记值表现在同一枚钱币上,“北周三泉” 的出现具有非常大的历史意义,其已经在逐渐放弃自汉五铢以来的记重含义,钱文开始向表达流通之意上发展。

此段时期,以“六朝三泉”为例,虚币的面值大,减重严重,货币流通混乱,通货膨胀时有发生。所以除铜钱外,还有铅锡钱、铁钱、金银钱与谷帛实物并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北周钱币-五行大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sed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