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
1、新课标、新高考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认真学习课标、研究教材、熟悉学情,还要有更好的引导、指导、组织学生自主、主动学习的能力。
2、对于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来说,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去落实“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这个目标并非易事,我们必须得正视这个现实,接受这个艰巨的任务、巨大的挑战。
3、对于我们新疆的语文老师来说,新课标出台、新高考迫近,虽然我们的教材暂时还没有变,但是我们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一定要改变,要有结合我们自己学生的具体学情重新整合教学资源的能力。
准备:
1、(1)认真学习新课标内容,熟悉内容,理解内涵,并尝试落实在教学实践中。“学习任务群”、“项目式学习”、“创设情境”等等不应该只是概念,而应该是行动。这几天的讲座内容给了我很大的触动,相信很多一线老师也一样吧。讲课老师们一再强调的是,开发自己身边的资源,尝试适合自己学生的方式方法,对此我深深认同。很多COPY来的课件、设计之类的,并不能直接照搬到自己的课堂上的。(2)熟悉教材、研究教材。尽管已经有14年,但是教授高中课程的时间只有6年,且并没有完整地从高一一直带到高三,所以对教材内容熟悉程度不够,因此希望自己在今后能多花些时间在教材上。只有真正熟悉了教材,才能更好地用教材、才能恰当地整合资源。(3)熟悉学生是最重要的一环。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了解学生、熟悉学情是关键。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能力、特长等,便于更好地引导和指导。
2、尝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去落实“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提升与发展”、“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学生通过参加具体的语文活动可以培养、发展自己的核心素养。可以学习借鉴的语文活动具体措施有很多,常见的活动形式有课前三分钟演讲、辩论赛、剧本表演、读(观)后感、XX交流会……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一直坚持让学生进行“随笔小写作”(字数150字左右),自我感觉也是一个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较好的、实用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