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

作者: 笨鹅2077 | 来源:发表于2020-12-23 21:27 被阅读0次

今天在网上看到这么个满篇大实话的文章,闲来无事,来批注一下。现附上原文链接

原文-移民北欧,这些问题必须想清楚

这第一段呢,要是在2015-16年这样说,就完全没有问题,2015年以后瑞典境内难民问题越发严重,近两年也是经常莫名其妙的被官媒diss, 隔三岔五的弄出个辱华事件。。反正现在我是不觉得“北欧”是幸福国家的代言人,收入水平由于汇率的变化,和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国内的很多工种的收入早就超过了瑞典。除了旅游业有所谓的官方圣诞老人和极光是别处没有的,其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 

这第二段呢,我想说的是年龄问题,在瑞典就没有年龄的焦虑了吗?我觉得年龄焦虑他们也是有的,但是不会向国内那样有明目张胆的歧视。所谓的超高福利,也是相对的,你的福利是你自己辛勤劳动交税换来的,瑞典只不过比较那些税不少但没福利的国家算是相对好些。还有就是不能片面的说“人的工作时间短”,毕竟人家也是遵守一周5天,每天工作8小时的国际标准的。不一样的地方,是瑞典的工友们和老板们都互相尊重大家的非工作时间。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有的时候是没有办法完全严格的把工作和生活分开,但是关于尊重别人的假期也尊重自己的假期这件事,我觉得这里的人们做的还是挺好的。插一句,我们一团队的人,每次老板休假,都要劝老板不要在假期回我们的邮件,请好好享受假期吧。

后面,原文讲了六个在瑞典生活的问题,与国内时差太大,孤独,与国内距离太远,冬天漫长,看病麻烦,职业机会较少。

这里主要是那瑞典跟国内相比,但是国内地域不同生活状态相差极大,并不能这么简单武断的作比较。 

首先,“与国内时差太大”,“与国内距离太远”,大和远这种比较词是需要有对比方才可以用的,中国与瑞典的时差是6/7小时,跟什么地方相比是大的呢? 跟日本-中国时差相比自然是大的,那跟美东时间-中国时差相比又是小的。所以这两点只是一个客观事实。

第二,“孤独”是问题吗?如果是问题,也是一个人的私人问题。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alone还是lonely的问题,有些人喜欢一个人呆着,看书学习创作,有很多时间可以用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些人喜欢热闹,生活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生活看似过的很热闹,可是他/她的内心就不孤独了吗?我的观点,孤独是一种心境,跟你在哪里生活没有太多关系。

第三,哥德堡的冬天确实是阴雨绵绵,灰蒙蒙的,再加上日照时间短,生理心理都会面临很大挑战。这是一个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估计当初维京人也是没办法才开发了这片土地吧。

第四,同意作者说的看病麻烦,我觉得中国医疗系统是全世界最高效的,不止是医疗系统,国外的各种系统只是看似高级,他们都是被人少给惯坏了,人口基数一大,他们的系统是要分分钟崩溃的。

第五,职业机会少,也是要看个人所在行业和个人能力的。已经迈出了国门,有一身的技能,就不要只看眼前,全世界都给你,那你有没有能力hold住呢?

相关文章

  • 这些事物,是没有感情的

    这些事物,是没有感情的 狮子有感情吗,没有。手机有感情吗,没有。电脑有感情吗,没有。银行有感情吗,没有。机器人有感...

  • 每一次真实的去感受

    爱里有感知 ✨ 行走有感知✨ 语言有感知✨ 情绪有感知✨ 悲伤有感知✨ 每当我去静静的感知当下...

  • 辞旧迎新

    2019年的最后一天。有感慨,有感伤,有感想,有感悟,有感动。去年猪瘟横行,今年病毒来袭。这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警告...

  • 🌺如是师语🌺2018-2-27

    做有感觉的作品、过有感动的每天、品有感悟的生活、成熟有感恩的心境一一香山日光

  • 2019.06.07醒来的路上

    今天,我又看了看这些天写的,有感动,有感恩,有感激,有感触,有感谢。。。好多好多的心情在里面,本来想把自己打扮漂漂...

  • 今日分享

    关于4个手段之"有感"的有感为什么要选择有感的东西去学? 有感就像戴着头纱的美女(此处美女是关键词),而头纱就是我...

  • 每天都感动

    每天都有感动 那日出 给万物温暖 每天都有感动 那沧海 给世间滋润 每天都有感动 那春天 给大地和谐 每天都有感动...

  • 小情绪

    我不说话 不是 没有感受 没有感想 ...

  • 感触万物,唤醒道心

    心灵要活泼,要有感触,随时有感触,读书的时候,尤其读有智慧之书的时候,最容易有感触。 一个善于读书的学生,随时有感...

  • 你的影子,其实是另一个自己

    ( 1 ) (如果影子有感情,有感知) 人这辈子,拼命工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spun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