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连续读了三本书:《乌合之众》《罗织经》《老子他说》。其中三本书提到了一个共同思维:一个思想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有不同的解读,我们要审时度势,随时改变自己看问题的角度,这样才能避祸保身。
三本书对这个思维的不同表述:
1《乌合之众》第二卷“群体的意见与信念”:词语的意义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深刻变化,随着时代和民族的不同而不同。对于人类来说,它只有变动不定的暂时含义。因此,我们若想以它们为手段去影响群体,我们必须搞清楚某个时候群体赋予它们的含义,而不是它们过去具有的含义,或精神状态有所不同的个人给予它们的含义。在这方面,历代的政治家都颇为精通。假如群体因为政治动荡,或信仰发生了变化,开始对某些词语唤起的形象深感厌恶,而有些东西又实在没办法改变,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给这些词换个说法,用新名称把大多数过去的制度重新包装一遍。……比如民主/平等/自由这些套话。
2《罗织经》查奸篇第八:忠奸堪易也。上所用者,奸亦为忠;上所弃者,忠亦为奸。势变而人非,时迁而奸异。其名难恃,惟上堪恃耳!好恶生奸也。人之敌,非奸亦奸;人之友,其奸亦忠。
3《道德经》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
三本书都指出,我们在接受一个名词和概念的洗脑时,要时刻谨记:对方所说的这个词的概念和我理解的一样吗?现在的环境是什么样的,这个思想在目前的环境是合适的吗?
这个概念在《权力的游戏》中小恶魔也有提过。
御前情报大臣曾经让小恶魔猜一个谜语,说是如果有三个大人物,一个国王,一个主教,一个富商在一个房间里,中间有一个剑手,他们都叫这个剑手杀掉另外两个人,那么剑手会杀谁。
小恶魔说,这取决于剑手信仰什么。于是瓦里斯总结说,如果剑手的信仰是关键因素,那为什么我们还觉得国王握有最高权力呢?
“权力存在于当人们相信它存在的地方。它是一个把戏,如浮影游墙。一个十分矮小之人,也能投射出一个十分硕大的阴影。”
在一个人人都认为国王至高无上的地方,国王真的就至高无上。在一个人人都信仰上帝的地方,主教作为神的代言人则拥有无上的权力。而在一个商业国度,有钱的富商可以买到一切。可如果在一个混乱,没有秩序,所有人都只相信自己的地方,那手上有剑的剑手就是最牛逼的那一个。
而权力的复杂性就在于,你永远不知道现在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哪一个,人们是相信诸神,相信暴力,还是相信德行和国王的荣耀。如果你永远都只恪守其中之一,以为自己在意的,就是别人在意的,那很大可能你会在明天就毁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