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真,这是一个完全毫无意义的吐槽。起因不过是一个我们公司公众号的蛋疼推送。
上周某一天我早上起来,很突然地发现朋友圈和微博很统一地在虐狗,才发现当天是传说中的七夕,被花朵和礼物刷屏的甜蜜感觉一直持续到当我看到公司公众号发的推送。
一打开大概是这个样子的。
Excuse me?
作为一只嫁给了工程设计狗的施工企业会计狮,并且目前正在异国婚姻进行时的留守孕妇,几乎从来不看公司po的我颤抖着手指点开了这条推送。
果然是打开了新世界三观的大门。

第一条“收入稳定”就让我腹诽不已,论及拖欠工资的严重性,施工行业自称第二恐怕没有那个行业敢挑战第一。这个常年以垫资经营为主要模式的微利行业在夹缝中渐渐倍被压榨掉了原本应当对弱者拥有的人文关怀,这是我见过最多不论身处室内还是室外,面对的是老者还是孕妇,都能够一边高谈阔论一边毫不避讳地一根接一根抽烟的人的行业。也许是因为常年身处工地,几乎全年无休的繁重劳动的压力和并没有职场礼仪的环境让大家养成的习惯。劳动力密集的特性也让这个行业形成了男性占绝对优势的特点。我亲眼见过施工企业的领导人员在庆祝妇女节的大会上教育女同胞“老公赚钱很辛苦就不要让他回家再做家务,把家里的一切收拾得井井有条是当女性的义务”。也听过领导赞赏一个年轻的下属说,“在工地呆足了5年,一共回了两次家,一次是相亲结婚,一次是孩子出生,多好啊一点时间都没浪费!“。我实在很难想象,一个已经走上领导岗位的职场人士在今天这个时代还能够在公开场合讲出这样的话。这个拥有者最多男性从业者的行业,也培育出了最多直男癌。当“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已经深入骨髓,他们在怎么走南闯北也不过是去坚定的散播这些观点而已——不论听者赞不赞同,而“走南闯北,见多识广”这一点,竟然也作为优点之一赫然在列。

最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部分是看起来从女性角度出发的两大优点——“财政上交,毫不挑剔”和“意志坚定,孩子榜样”,前者的解释是施工男不常回家却依然会把钱都寄回家让家里的妻子过“幸福”的生活,偶尔回家也会因为在工地伙食一般而对生活毫不挑剔,一盘白菜和西红柿炒鸡蛋就能让他们吃得津津有味。而后者的解释是常年在外的峥嵘岁月让他们意志坚定,能够成为孩子的榜样。

难道正常的家庭氛围就是男人只要寄钱回家其他一概不管的“幸福”吗?我并不希望我的孩子因为常年不回家而练就“坚硬的内心世界”和面对家庭琐事却丝毫不为所动的“坚强意志”。更不希望婚姻生活变成妻子敷衍了事地张罗饭食,丈夫则毫无异议地味同嚼蜡。我愿意尽我所能地去准备一餐丰盛的食物,在温暖的氛围下一起吃完,也不会因为谁去洗碗而引起争执。当然,如果我不想做饭,也有人会自然而然地伸手接过厨房里的锅碗瓢盆。我所能描述的一个好的婚姻,就应该是能够其乐融融地一起吃很多顿饭——不论是小厨房里的家常便饭还是星级餐厅的烛光晚餐。
我不希望自己的婚姻变成这篇逻辑感人的推送文里所描述的任何一项。“朴实”并不意味着把所谓模范家庭生活的模板简化为“足够收入”和“少有争吵”,这里必须是有一个定语——“共同奋斗而收入足够”,“长久相伴而少有争吵”。
总体来说我算得上是一个具备独立精神世界并且擅长独处的人,我可以在周末一个人花一下午炖牛肉再煮一碗红烧牛肉面吃得很满足,一个人的夜晚窝在沙发上看美剧笑到打滚,一个人外出打着伞在下雨的街道上从地铁站走路回家,这些都不是很难的事。但很多时候,即便是这样并算不上困难的时刻,我仍然非常想有一个人能在晚上说说心里话,想聊聊今天遇见的小确幸,小沮丧。很幸运我的生命里出现了这样一个人,但我却不能每天听到他打开门说一句,我回来了。——即使是在我一人默默忍受孕期的各种难过的时候。
入行五年来,我从来没有一个时刻像现在这样产生如此强烈的厌倦念头,我能够因为感情接受这个行业所带来的一切困难,但永远无法认同这种充满着直男癌思维和物化女性的标签化行业文化,更无法面对我的上级同行们不仅没有想办法改善基层从业人员待遇水平和生活现状,却反而大肆标榜这种建立在大量从业人员牺牲家庭生活之上的行业文化并为之洋洋自得。

如此逻辑感人的行业文化再继续这样标榜和吹嘘下去,任凭行业的从业人员保持着高流动性,任凭从业人员素质始终处于社会的最低层次,这个行业的明天会是什么样呢?我没办法继续想下去,只是彻底感觉这个行业没有我的容身之地了。最大的槽点其实是,既然都没在家,小编是让妹子们带谁去过节呢?
珍爱生活,入行慎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