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官员之后,
他有房产,北京西直门的半条街都是他的
他助人无数,散尽家财
他拒绝日本人的招揽,
他顶着压力,为抗日的中国军民敛收骸骨
他是佛教高僧,荼毗后有五色舍利。
他是刘寿绵,字德绪。当地人称他刘大善人
他出家后,法号宗月
他是老舍先生的散文《宗月大师》的主人公
在《朗读》中,我遇见了刘大叔——宗月大师
刘大叔是个阔少爷,却从不冷落穷亲戚
网上有说老舍的祖上做过刘大叔祖上的护卫,有说他们是远亲。但是无论如何,一个家财万贯的有钱人,一般是很难想起一个穷的掉渣的,平时来往又不那么紧密的亲戚。
刘大叔记得了。书籍学费全包。从此少了一个走街串巷的小商贩,多了一个认字的学生,多了一个艺术家。
刘大叔不善算计
出生家财万贯,最后却一贫如洗
人们吃他,他甘心教他们吃;人们骗他,他付之一笑。他的财产有一部分是卖掉的,也有一部分是被人骗了去的。
以现代人的眼光,恐怕没人会做这等啥事。虽然,骗子越来越多,但也没人甘愿被骗,还能付之一笑
刘大叔好善乐施
他办贫儿学校,他办粥棚,放钱放粮,广做慈善
尽管他妻小还饥寒交迫,自己百受折磨。
刘大叔出家了,世间少了刘大善人,多了宗月法师
名称变了,人没变。
宗月法师依然办着粥厂,做着各种慈善。尽管他的寺庙没有任何产业。即使弟子们东拼西凑给他做条好棉裤,他也能转手送人,即使他穿的还是夏天单裤。
老舍的《宗月大师》已经看了十多遍,百度搜索了所有跟宗月法师有关的消息。我心里难说是什么滋味,佩服,悲哀难以理清
败家子一个!
我想刘大叔的老祖宗如果看到刘大叔这个败嚯法,会不会气的从祖坟里跳出来!
中国人重家族,很多人以家族的振兴为已任。刘大叔肯定不是。
一个家族的兴旺,离不开钱和人。刘大叔父亲一辈男丁三人,可他却是这一辈的独苗,他自己只有一子,又早亡。
守住田产也行啊,以“粤海”刘家的名头,半个西直门的产业,找个赘婿,家族传承当是一点问题没有的。
可这败家玩意,人,人没有,钱,钱也没了。他自己出家当了和尚,妻女通通进了尼姑庵。
真真是欲哭无泪!
不靠谱的老公和不靠谱的爸
想当初,刘大叔的妻子杨氏那也是举人之后。看着刘大叔是个有出息的,心又善,家里有宅有田,日子应当红红火火才是。
为他生儿育女,跟他一起吃斋茹素16年,看着大把大把的家产被出售,被人骗走,最后衣食无着,贫困交加,削发为尼。
依我妖精的观点,这男人太不靠谱,一点家庭责任感都没有,早点踹了是正事。
不为自己,起码为了众多儿女。
看看,连着收养的一个在内4个女儿,平时跟着他救济贫民,义务教书不说,最后居然都出家了。
也许有佛教徒会说,能出家是一种深厚的佛缘,没有大福气的人还不行呢。我承认有可能,但不是每个人每个时代出家都是好事。
在那混乱的年代,女子本不易。听说,在老舍的小说中,某位姑娘沦为暗娼,打胎而死。
刘大叔是个好人,纯粹的人,无私的人。这让我想起了丛飞,韩红……他们让人感动。
可我总觉得心疼。
他们太忘我了!
中国需要宗月大师,丛飞这样深入人心的奉献着,更多的应该是自家充足,也有余力去帮助别人的助人者。
我是妖精,我不看好那些人自己日子尚且没过好,就拿出所有的财物去帮助别人。你自己的日子尚需救助,贸然行事,徒然添乱!
好,与充足因人而异,至少,温饱不成问题才行。
一个杯子,只有自己是满的,它才能倒出来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