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认:
管理者的任务不是管理人而是领导人,是发现每位员工的长处,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予以培养,激发、释放员工的潜能。
每天盯着员工,催逼他们,是很难将员工的潜能释放出来的。
只有当员工有清晰的目标认同、组织认同,甚至是对老板的认同,才愿意自动自发,全力以赴的去工作。当员工超越你的要求时,那么员工的潜能就释放了。
因此,作为一个管理者,一定要记住:“要把人当人,而不是把人当成机器。”
其实,在实际管理中,很多企业家,还是用的过去的那一套管理方法。所以才会感觉管理很吃力,觉得年轻人很难管理。
老一套的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再不适用于今天了。实际上,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不是不管理,而是转变员工的思维,从被管理转变为自我管理。是一套让员工们自觉自愿,自己激励自己、自己约束自己、自己主动协助同事;各司其职、齐心协力,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机制。
因为,没有什么激励,比自己激励自己更强烈;
没有什么约束,比自己约束自己更牢靠;
没有什么协调,比自己协调自己更高效。
人不管,机制管;自己管,管自己;管的少,管得好。因此,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该是一个优秀的游戏规则制定者。
没必要事事亲力亲为,只需要制定好游戏规则,让别人去玩,而玩的结果正是自己想要的。
“无为而治”的三个前提
无为而治,是管理上的最高境界,也是很多管理者所向往的。但企业想要达到无为而治,并不容易。
无为而治,不是简单的管理工作的减少,而是一种管理思想的转变:
从最开始的人治到法治,最后实现无为而治。
想要实现无为而治,领导者就要懂得职权分离。
既能为下属创造一个轻松的工作环境,又能为自己减压;
这样管理者才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企业的未来和经营的方向。
想要达到无为而治,如果以下3个方面没有做好,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
1)制度得到良好的运行
首先,公司需要有系统化、规范化的运作体系。让企业的制度规范运行,做到标准化的管理,让制度真正发挥他的规范作用。
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顺畅的管理运作体系,不仅是管理者管理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前提;也是为管理行为进入“无为”境界做好客观铺垫。
2)健全的激励机制
员工激励,是企业管理一项重要的职能。让员工从被动做事到主动做事,激励是最主要的因素。企业制定好的激励机制,能够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的积极性。
企业可以通过短期、中期和长期激励相结合的方式,达到长效激励员工的目的。
比如,短期激励可以通过当月的绩效排名等方式对员工进行总结激励。中期可以以季度奖励的方式,对绩效靠前的员工进行奖励。
长期激励可以通过与年终奖、晋升、旅游、股权、期权、分红等福利挂钩;让员工多劳多得,实现激励效果的最大化。
3)健康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共同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通过企业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员工的行为,使员工与企业保持同频。
健康的企业文化,是引导管理行为从“有为”到“无为”的重要桥梁;是登顶管理巅峰的必备路径。
通过引导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逐步影响员工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对员工形成强大的驱动力;让员工更加认同企业的管理行为,逐步将自己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相统一。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治国理念。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过多干预,充分发挥民众的创造力,自我实现。
真正的管理,不是通过严苛的管理制度,时时刻刻去监督员工,去约束员工的行为;而是建立好管理机制,让员工从被动工作转变为自动自发的去工作,这样也就实现了“无为而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