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捧一只橘子,如何判定它是否成熟了呢?简单的很。观其形,品其味。青色、个头小、味道酸涩的为不熟的,红橙色、个头大、味道甘甜多汁的为成熟的。橘子红了时,大体上就便是成熟了。

那手握一人生,又是否能像判断这橘子一般清晰可辨呢?或者进一步问:你的人生是否如这橘子一般红了?
有些人觉得,这个也是很好判断的。也可以观其形,品其味。
首先,观察他的年龄便可知是“嫩”是“熟”。年龄幼小的,大约30岁以下的,大抵都是青涩的,就像那句“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总结的一样,年龄就是一道成熟的坎。
其次,度量他的言谈举止,也便知一二了。倘若言辞轻狂,行事毛躁,大抵都是青涩的;那些言辞谨慎,行事稳重的,也便是成熟的了。
如果是我来判断,我便觉得第一条观其形有些不妥。首先,年龄的高低,并不是绝对成熟的标准,有时候会出现与年龄不相符的姿态。例如,有的人少年老成,能为那些年长者不能为之事;有的人则老大不小了,却举止乖张,行为轻浮,思想幼稚。其次,30岁上下也并非青涩与成熟的分水岭。由于医疗水平的发展,人的平均寿命得以延长,在这个时代也许50岁以下都算是年轻人,怎么能以30岁来划分呢。
第二条,品其味——观察他的言谈举止,这一点倒是很有道理。但是言谈举止不仅仅是流于其表面的言谈举止,更要深入观察他背后的一些思想和价值观。因为,同一个人,在不同事情上所表现出来的言行有可能差异巨大,但是在言行的背后的思想和价值观,却是他依循的根本法则,把这个能挖出来,便可以窥见一二——可以用来判断他是否成熟。
价值观,就是认为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什么更重要。据我日常观察,我发现,但凡不成熟的人,都有以下3个价值观的标志。
不在乎钱
你肯定觉得可笑——这世上哪有不在乎钱的?
但真真切切的有!钱对于我们是必须的,但是我们对于钱的态度,却是千差万别的。有些年轻人(50岁以下的都算),其实很不在乎钱。
这里的不在乎钱的人,不是那种超脱于金钱束缚之外的“不俗之人”,而是那些诸如你我这类明明受到金钱所束缚的俗人,却又整天将情怀,理想,抱负,格调等挂在嘴边的人。
他们时常的口吻都是这般:人不要太俗气,凡事不能老想着赚钱。他们表面上看起来就是那么不在乎钱。实际上也是这么做的。
他们不知道去培养赚钱的能力,也不讲求赚钱的策略和效率。于是出现了这么一出:
在年轻时,并不在乎钱,可是到了上了年龄,却发现周遭亲朋,都比自己有钱而且过得比自己幸福许多,于是就只能眼巴巴的叹息而已。
一个人,若是有始有终,不重视钱这个事情,到底也算是一个幸福的人。因为金钱压根都影响不了他多少。然而,大部分人,怎么能够做到这种“超脱”呢?
“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这个是伟人说的一句经典作战方针,可是却被大很多人用反了方向:在战略上其实是重视敌人——金钱;而在战术上却藐视敌人——金钱。于是就变成:明明是在乎钱或者现在不在乎迟早有一天是在乎的,却在行动作战上处处做出藐视钱的举动,甚至还觉得这是一种——高逼格!
这种人普遍是不成熟的。倘若在年轻的时候,不重视赚钱能力的培养,不重视积累财富的效率,那么随着时间的拉锯,你会被周遭的人甩它个十万八千里——因为在钱这个问题上,时间会为其加码——产生复利效应,别人在几何式增长,你却在那里保持逼格原地踏步或者小步前进,差距就这样形成了。
不在乎身体
周国平提到过生命的三个觉醒。
第一个是生命的觉醒,人来到这个世上,首先是一个生命,也终归是一个生命;
第二个是自我的觉醒,你不单单是一个生命,还是一个独特的生命;
第三个是灵魂的觉醒,人终有一死,但生命之外还应该有一个意义:超脱小我,追寻大我,发现肉身之外更加高贵的自我。
很多人,为了金钱(这不,重视钱了,该算是成熟吧?)为了名誉等外在的追求,结果往往会忘记自己居然是个生命!
身体毕竟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大家都明白,但明白和做之间差了一个我和巴菲特之间的差距。
问你几个问题,便可以探知一二。
你每天什么时候睡觉?
你每天锻炼身体吗?
你每天吃的是什么?
就这三个简单的问题,足以看清楚这个人是否把自己当做一个“生命”来看。
有多少年轻人是几乎天天晚睡(晚睡11点以后入睡都算作是晚睡)或熬夜的?有多少年轻人在坚持每日锻炼?别说每日,偶尔都难:整天呆在办公室,出门基本靠车,上楼基本靠电梯,回到家基本靠沙发,休息基本躺床。再看看你吃的是什么?早上匆匆解决或者不解决,中午外卖打包:烟熏火烤加油炸;晚上胡吃海喝撑到爆。早上乞丐中午贫民晚上皇帝,简直就将那个饮食箴言(“早上要吃得像个皇帝,中午要吃得像个贫民,晚上要吃得像个乞丐”)完全倒过来了。
吃不好,睡不好,又不去锻炼。这样你的生命活性就会越来越低。长此以往,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病就会缠上身。看看现在的医疗经济有多发达就知道了。如果你略微了解股票一级市场的划分的话,就知道,消费行业和医疗行业,这10几年来,一直都出在于领衔地位。
私以为,医疗技术的发展是非常好的,但是医疗经济的发达却并不是让人欢喜的。它侧面反映了人们的身体素质在普遍的下滑,不得不令人担忧。
不在乎身体,是很多年轻人的毛病,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一种不成熟的做法:如同那些不在乎钱的人一样,你也是明明在战略上是在乎生命的(即便是此时不在乎,终有一天你绝对会在乎),却在战术上表现出来轻视生命的行为。
不在乎时间
王铮亮一首《时间都去哪了》,道出了时间的流逝,人生的更迭。
我也想问一问:你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们做什么事情都必须耗费的一个成本,那就是时间成本。我们平时又是怎么分配这些时间成本的呢?
除了挣钱糊口和正常饮食起居开支外,剩下的时间约莫有1/3左右,即8个小时左右吧。时间是宝贵的,但如此宝贵的东西却又有大把人将之当垃圾一样处理掉。
从根本上来讲,人一辈子要花费时间去做的事情,大致用两个维度来划分:是否有趣,以及是否有用。(下面的表格就是一个思维矩阵,横竖两两关联,可以形成不同的情况组合)
有趣 | 无趣 | |
---|---|---|
有用 | ||
没用 |
首先,有趣有用的事情,是大部分人的追求,但是这样的好事真心难得。就像歌手喜欢唱歌,一辈子去唱歌,却也一辈子衣食无忧,并且其乐无穷。但是于普通人而言,这有点奢望。
第二,再来看看,无趣没用的事情:我想但凡有点脑子,都是不会去做的。不过很可惜,还真的有不少的人在做这件事情。例如,烟鬼抽了一辈子烟,烟有什么用?抽烟又有什么乐趣?偶尔还呛你几口,何乐之有?不仅没有,还要损害健康。
第三,因而可以看出,我们这一辈子,无非是在“有用无趣”和“有趣无用”中进行选择而已。
有用却无趣的事情太多,例如之前提到的挣钱,挣钱是要付出脑力跟体力的,劳心费力,何乐之有?不过为了生存,为了发展,为了自己的幸福,也不得而已而为之;再比如,学习某个专业或者技能,何乐之有?要不断挑战自己的智商,偶尔还会得出自己“笨”的结论,何乐之有?只不过,为了自己的能力提升,不得已而为之而已。
有趣却无用的事情,这个简直海了去,而且人们最最愿意做的就是这件事情。看看抖音等小视频平台这么火就知道了。很多人一刷就是几个小时,就像炫迈的广告里描述的一样——“根本停不下来!”;再看看微信朋友圈里的各种八卦,多么有趣,一刷一波,一波就又是个把小时过去了;再看看B站的UP主又有哪些更新了:撸猫,遛狗,搞怪,装疯卖傻等,逗得你呵呵大笑,又是个把小时过去了......
时间就这么不停的从你身边擦肩而过。因为越是年轻,你越是无法感受到时间的紧迫,你就越无法感到它流动的速率,也就越不会加以珍惜。对于一个5岁孩童而言,1年的时间是其剩余生命(拿平均寿命80岁而言)的1/75(1/(80-5)),而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而言,1年的时间是其剩余生命的1/30(1/(80-50))。对于年轻人而言,生命似乎还有好长好长,而终将有一天你要达到的中年或者老年,生命于你可能就会变得越来越短,时间与你而言过得会越来越快。如若那时再来悲哀叹息,也是无济于事了。
成熟的人,会倍加珍惜时间的可贵,将之用到有用的事情上,不论其是否有趣,都倍加投入其中,最后收获的至少是一个有用的人生;而青涩的人,则会视时间为草芥,关注于那些无用的东西,不论其是否有趣,都倍加投入其中,最后收获的可能是一个有趣或者无趣而又无用的人生。
属于你的橘子红了否?试试就知道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