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理解概念重要吗?概念确实是基础。如果不懂概念,后面的知识很难学好。不过,概念只是学好知识的一个要素,并不代表只要掌握了某个概念,知识就一定能学好。
这就像做饭一样,需要各种菜和调味料。理解概念就相当于准备好了基础的原材料,有了这些你才能做饭。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连最基本的数学概念都不懂,数学就很难继续学下去,题目也很难解出来。所以,概念是基础。
关键在于,怎么用这些概念去解决问题。一些例题和练习会告诉我们概念的用法,但这些只是特殊情况。一般来说,题型有无数种,我们不可能把所有题型和题目都做一遍,但可以通过练习一些大致的题型和比较典型的题目,来掌握数学。
我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其实有两个难点:一个是概念不理解,另一个是理解了概念后,不知道怎么用,或者不知道怎么灵活运用。有时候我们会卡在第一个难点,比如高一开学第一周,刚接触集合这个概念时,会觉得很抽象,感觉数学就像一门新的语言。在还没适应这门新语言的时候,就需要把这些知识记在脑子里,并且要用这些知识来解题,这个过程会比较困难。
挺痛苦的。这就好比什么呢?就像我们平时的母语是中文,突然有人让你用一种全新的语言来进行日常交流,你会觉得非常别扭。即使我们学了很多年的英语,突然要用英语来交流,也会发现很多话说不出来,因为有些单词根本不知道怎么表达。
在学习数学时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有些题目符号特别多,条件和概念的叙述也不太容易理解,这样的数学题实际上就像是第二种语言。这种“语言障碍”会给我们的理解带来很大的阻碍。
当你克服了这个障碍后,接下来遇到的就是更大的难题——解题思路。解题思路其实可以向别人学习,不一定非要自己想出来。就像做饭一样,如果不知道今天中午吃什么,可以打开软件看看别人都在做什么、推荐什么。别人做饭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思路,我们可以借鉴过来,做成自己的饭菜。
学习也是一样。如果你想让自己的生活口味更丰富,脑子里就得多记几张菜谱。当然,你也可以自己去创新。对于学生来说,如果想取得更高的成绩,脑子里同样需要记住更多的“菜谱”。
其实不是菜谱,而是解题方法和思路。我们可以将这些题的思路借鉴过来,变成自己的,并在考试中灵活运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