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时间,一份“老爸老妈坐飞机详情”在网上流传甚广:女儿远嫁异国他乡,从未出过国、不懂英语的父母要去美国参加女儿的婚礼,于是女儿为父母手绘了这一份详尽的乘机攻略。

这张攻略标出了父母需要乘坐的航班号、当地时间和注意事项,还用彩色突出了重点部分,浓浓的亲情在细微处一览无余。
随着岁月变迁,父母的慢慢老去,似乎越来越需要更多类似攻略。
不再年轻的父亲卸下了曾经的威严,甚至问一些“幼稚”的问题:“孩子,教教我怎么用微信吧!”面对电话那端父亲的要求,有耐心的时候,我们会在电话这端一遍遍讲解,或者打开视频,给父亲演示,细心的子女也许会拿出笔纸为父亲画下来每个步骤,但结果总不尽人意。
也有可能,工作烦心,没有耐心的时候,只能说一句:“老爸,弄那个干嘛,等回家后,当面教你用吧。”
父亲一面回应着“好”,一面在心里轻轻地叹口气“老了,不中用了。”
时间和空间的隔阂,让太多类似事情的发生,越来越多“无奈”的儿女和“无奈”的父母,走着越来越平行的路,可以彼此相见,但却无法相交。
有温度的科技从来不只是解决了问题,它也会有温情。比如,AR。
AR让我随时随地回家
AR技术的出现,让人们理解场景变得更加容易。比如,你戴上AR眼镜,实时看到父亲操作微信的画面,并在父亲的视野中画圈标注,用画面结合语音,就像大部分手游的新手指导一样,一步一步引导并解决父亲的问题。
当然,这个场景可以随意想象,家中的电脑死机,只需要借助AR技术,子女可以直接远程标注出按键和步骤,引导父母重启计算机;在你可能因不会做饭烧厨房时,让父母用AR进入你的厨房,亲手指导你菜品的准备和火候的把控,让美味没有距离。
不能否认,AR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个场景还需要时间,但至少我们已经走近了一步。
6月7 - 9日,CES Asia 2017的亮风台展位上,我们开放了远程协助的体验。体验者佩戴HiAR Glasses,在远端的指导下,未经任何培训,就完成了积木的组装。

如果按照传统的模式,可能需要先进行培训,再进行组装,组装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又要进一步培训,这是无法预估的时间成本。
人与人的远程沟通从书信电报时期的文字,到后来智能手机普及后的语言,再到视频,但是否还能有更自然的方式?也许,我们可以畅想一下远程沟通的实时交互,更接近“面对面”的无障碍交流。
AR,正在让我们和远方的父母、和所有人更近一步。今天是父亲节,如果不能陪伴,请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