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数学?你会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小朋友可能会回答是图形,是数字。大一点会认为是计算,再大一点呢?就是各种公式。可是,这些真的是数学么?这些离数学的本质都太远。但正是这些对数学的误解使得很多人认为数学是一门很难的学科,很枯燥的学科。
讲真,如果不是当了数学老师,我不知道数学被妖魔化得这么严重。总是有人在得知我是数学老师后投来惊讶的目光,伴随的是“数学,哇,我最怕的就是数学了”,“我到现在睡觉都会做考数学的噩梦”。也有学生含蓄地告诉我,“数学是单独的一科,而其他各科是一科”,换句话说,就是数学是个异类学科,让人哭笑不得。
幸好,有不少学生在临近高考的时候,给我留了纸条,告诉我通过这几年的学习,不再怕数学了。有学生说,初中的时候数学很差,经常在及格的边缘徘徊,很庆幸高中遇到了我。因为到高三后期,这个孩子数学能稳定在120左右。有学生说,在高一分班前基本只能考二三十分,而现在能考九十多,自己对数学比较有信心了。当老师的,最开心的莫过于学生取得进步,虽然这进步不一定是老师的功劳,但是可以看到学生对这个科目的兴趣增加了几分。对于数学这个科目,能够取得比较大的进步,一定是离数学的本质更近了一点。
最近在看一本书,《什么才是数学》,引发了很多的共鸣,书中提到,“数学常识只是数学的一小部分,而且它们的学习最好通过各种不同的数字应用场景来记忆。不幸的是,很多教师课堂上只是单独地介绍数学常识,让学生误以为数学常识就是数学的本质,更糟糕的是,让学生误以为能够快速回忆起这些常识就是数学能力强的表现。上述提到的两点误解也是造成学生数学焦虑与不满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必须要摒弃这两个观点。”当一个孩子把数学学死了,把它当成一个死记硬背的科目,那他注定是学不好数学了。书中告诉数学老师,“我们能为学生们做的最有益的事情就是帮助他们培养数学式思维模式,这样他们就会认识到数学不是关于解题方法的记忆,而是关于思考、意义构架、整体观念、以及数量关系的一门学科。”这可能是给数学下了一个定义,关于思考、意义架构、整体观念以及数量关系。(未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