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韵】谢状

作者: 李彦国 | 来源:发表于2019-03-13 03:30 被阅读60次

因为上早自习,我得早早赶到学校,走到疙瘩口,迎面碰上一群人,有的已经三、四十岁了,穿着白裤子,带着孝,领头的提一篮干麻糖。他们齐刷刷扑嗵跪在大街上,给我磕头。

本地习俗,埋葬老人的次日凌晨,孝子们去舅舅家谢状。往舅舅家走的路上,见人就磕头。

可是,我还小啊,当时二十岁不到,我很尴尬,没话找话地说:“啊,老人不在了呀。”后来,有人教我,遇着这种情况,应该说“老人不受罪了。”

谢状是怎么回事呢?

李绛,唐代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历任监察御史、中书侍郎、礼部尚书、兵部尚书。他写了一篇散文《学士谢状》,文中说:“臣绛等今日状蒙圣恩召对,心感皇明。”那么,谢状就是对圣上奖谕的“感恩激切,倍感常情”。

于国,感恩皇上,于民,感恩舅舅。在民间,舅舅的威力不亚于皇上。

舅舅一族,乃三族亲之一,制约孝子的行为,"是民间的"国家机器”。称“后代”。

父母去世,治丧委员会由四路人马组成,分别是管库的,受忙的,叫后代的,做饭的。

叫后代也叫请后代,宴请舅舅一族全体人等。由叫后代的去请,叫后代的必须是村里有威望的人,复杂的家庭矛盾,都能处理。

叫后代的把舅舅家族人请来后,先告知守灵的所有孝子贤孙:

后代来了昂!

孝子们听到喊声,“哇”的一声哭起来,哭得昏天黑地。

后代来了,好洒好烟好饭,高级别款待。

吃喝完毕,叫后代的把孝子从灵前叫出来,让孝子跪在院里。舅舅坐在席位正中,对跪在院里的孝子开始训话。

如果孝子对待父母很好,后代会说:“对待妮娘不赖,起来吧,回去守灵吧。”

对待不孝之子,后代会历数孝子的一条条罪状,重者跪在铁链上。满院的人寂然无声,静听后代发落。这种风俗起到了重要的道德约束作用。

后代,最高执法机关;舅舅,皇恩浩荡。埋葬了老人,第二天里的头件事,就是到舅舅家里谢状。对舅舅的尊重,其礼仪和父母有过之而无不及。

对于谢状的习俗另有一说,是父母去世后,儿子极度悲痛,早晨起来,不见父母,难过得失去理智,难于接爱父母被埋葬的现实,仍然到街上,见人就磕头问询,一直找到母亲的娘家。

这个习俗究竟起于何时,怎样形成,无法考究。

相关文章

  • 【乡韵】谢状

    因为上早自习,我得早早赶到学校,走到疙瘩口,迎面碰上一群人,有的已经三、四十岁了,穿着白裤子,带着孝,领头的提一篮...

  • 乡韵

    把盏茶话亲情 亲切的言语不嫌多 浓浓的乡情胜比故乡茶浓 门前 一口水塘 几畦菜地 还有几条保家护院的黑嘴黄狗 院里...

  • 乡韵

    素颜无粉黛, 清幽藏喜悦。 农宿苍山中, 禽悠纵歌厥。

  • 乡韵

    一生痴绝处,无梦不徽州。

  • 乡韵

    夜半清音 勾动离愁别意 寒夜细细 悠悠雅雨 飘洒纷纷思绪 几重山峦 阻隔青衣水绿 潮湿的空气 发霉不了 那颗向阳的...

  • 乡韵

    从远古走来 耕读世家流溪河畔 忠孝仁义,礼义廉耻 代代传承正家风

  • 乡韵

    听一处流水潺潺,卧一段日光温婉,歌一曲岁月静好,在冬日,在乡村,谱一路乡韵纯纯。 ——题记 【乡音】 近乡情怯这种...

  • 乡韵

    绿荫里,月光照,残灯映竹帘。笛儿吹,衣儿舞,那堪胜人间。思君日夜难入眠,抬头望秋月。男儿战场杀敌勇,只愿报效国。殊...

  • 乡韵

    因为房屋面积需要重新统计一下,所以需要回老家一趟。所谓老家其实也不是家了,已经早已面目全非了。 ...

  • 乡韵

    泥巴地上的风 吹起了一片繁华 几只麻雀在树枝上跳跃 远处的笑声 淹没在一路风尘里 如画的麦田 写着东倒西歪的诗句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乡韵】谢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tsa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