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本文参与月•微型小说主题人物创作第30期:偏爱的创作(2)被偏爱的学生
一场秋雨过后,秋阳把校园的天空洗得透亮,两旁的梧桐树叶把主干道晕染成了金色的长廊。巴掌大的叶子早已黄透,风一吹,“刷刷啦啦”往下落,有的打着旋儿落到了草丛里,有的飘飘然积在了树根周围。孩子们放学后,踩在金黄色的“地毯”上软乎乎的,碎响声里全是秋天的温柔。
李良独自一人围着那棵最粗的梧桐树绕圈圈,眼睛却不住地瞟向学校大门,似乎在等什么人。预备铃响了,李良不再绕圈,他站在那儿望眼欲穿,焦急地跺着脚,又扭头看向身后的教学楼,要上课了,走不走?这时,一辆浅蓝色四轮小电车出现在学校门口,李良笑了,蹦起来挥动着两条胳膊,“老师老师,我在这儿”地喊着。看见张老师从车窗探出头朝他挥挥手,他才转身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朝教学楼跑去。
张老师接手四(2)班的第一天就发现,坐在最后一排墙角的那个孩子正趴在课桌上专心致志啃橡皮。接下来一周,张老师时刻关注着这个孩子的举动,她发现,班上没人跟他玩,他总是一个人,很少说话,既不听课,也不扰乱课堂纪律。衣服穿得变了颜色也不见换洗。
张老师辗转了解到,他叫李良,留守儿童,父母离异,跟着爷爷生活。班里同学告诉她,李良连2加2等于几都不知道。
那天,张老师站在讲台上,又看见李良在啃橡皮。她放下手中的数学书,声音轻柔地落进每个孩子的耳朵里,“李良,站起来回答一个问题。”
全班同学的目光“唰”地聚焦到李良身上。李良惊慌地抬起头,嘴角还残留着刚刚啃下来的橡皮屑。张老师微笑着对他点了点头,示意他站起来。李良双手紧抓衣角,磨磨蹭蹭地站了起来,衣角上的黑色印迹在阳光下格外显眼。张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一个简单算式:2+2=?
“等于……等于……3。”李良低着头,声音细若蚊蝇,教室里立刻响起一阵“噗噗”的嗤笑声。李良的脸瞬间涨得通红,头埋得更低了,攥衣角的手不知所措地揉搓着。张老师没有批评他,而是走过去蹲下身子,视线与他齐平,“再好好想想,两个苹果,加上两个苹果,一共有几个?”
李良抬头的一瞬,看见张老师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着温柔的光。他愣住了,从来没有哪个老师和自己这么近距离的说过话。李良忽然想到了妈妈在时,曾给他买过一兜苹果,四个圆滚滚红彤彤的大苹果。他没有全部霸占,而是把四个大苹果在水龙头下洗得亮晶晶的,和爸爸妈妈爷爷一人一个,妈妈还夸他是个好孩子。
“是……4?”李良用眼睛偷瞄了一眼张老师,看见她的眼里满是赞许的笑意,很像窗外秋日的阳光,把他的心照得暖暖的。张老师站起身走上讲台,“李良,来,把答案写到黑板上。”那天,李良在黑板上歪歪扭扭地写下了一个“4”,教室里雷鸣般的掌声如天女散花般落进李良的心里。
放学时,张老师叫住李良,递给他一个崭新的数学本和一根铅笔,“以后每天放学留十分钟,我帮你补补课。”李良双手捧着数学本和铅笔,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这是他上学以来收到的第一个完整的本子和铅笔。张老师身上有妈妈的味道。
每天的最后一节课,成了李良一天中最期待的时刻。张老师从来不急着讲题,总会先给他讲一些生活卫生小知识,比如,不能啃橡皮,橡皮上的细菌会让自己肚子疼。也会把抽屉里的小零食偷偷塞进李良的口袋里,还会询问他家里的情况,得知爷爷腿脚不好,还把家里的一根旧手杖拿过来给他,手杖是深棕色的,摸起来光光滑滑的,闻起来还有一股淡淡的香味儿。
从此,张老师身后多了个“小尾巴”。上课前,李良会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下课后,李良会抢先一步蹿到讲台上,把张老师的课本教案整理规矩,并送回办公室;数学作业本也被李良“承包”了,抱作业成了李良去办公室的最好借口。
课堂上,李良也不再趴在课桌上啃橡皮,而是挺胸抬头地坐得端端正正,目不转睛地盯着讲台上的张老师。他喜欢听张老师讲课,张老师的声音抑扬顿挫,像百灵鸟在唱歌。张老师说,每个老师上课他都要坐端正,认真听课记笔记。他牢牢地记在心里,一下课就跑去办公室向张老师汇报,让张老师看他的课堂笔记。张老师总会摸摸他的头,对他说“真棒”,有时候还会奖励他一颗糖、一根笔。
李良的试卷上不再是圆圆的大“鸭蛋”,变成了鲜红的数字,从十几分,到三十几分,再到四十多分,终于在期末考试中,李良的数学考了61分。当张老师站在讲台上念出他的分数时,李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看见张老师眼睛里的笑意更浓了。
放学后,李良一路举着奖状飞奔回家,还没进家门,他就开始喊起来:“爷爷,爷爷,快来看呀,我也有奖状了。”爷爷轻抚着奖状,看着孙子兴奋的样子,本就混浊的双眼更加模糊起来。
李良把奖状用透明胶贴到他的床头,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要读一遍奖状右上角的一行小字:“每一个努力的孩子都会发光。”这是张老师写给他的!
后来呀,每天早上都能在离校门口不远的那棵最粗的梧桐树下看到一个小小的身影,他要把自己每天的第一抹笑容送给张老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