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一旦失去了信任,再相处,总能生出嫌隙,对方说的话,做的事,但凡与自己有关,便会多些心思权衡利弊。
得失心重,心绪也易烦乱。比起生活中其他的种种不如意,只不过又凭添了一份可有可无的烦恼。
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心在作怪。
看鬼脚七的《人生处处是修行》,被这句话点醒:
当我们有“这些事为什么会发生在我身上”的想法时,试着把这个想法变成“发生在我身上的这些事是想要教会我什么”。
在生活中修心,换个视角想问题,也就跳出自己编织的“囚心牢笼”。
除此之外,古代妙叶禅师的“十不求”也值得我们反复思考体会:
一不求:念身不求无病。
二不求:处世不求无难。
三不求:究心不求无碍。
四不求:立行不求无魔。
五不求:谋事不求易成。
六不求:交情不求益我。
七不求:于人不求顺适。
八不求:施德不求望报。
九不求:见利不求沾分。
十不求:被抑不求申明。
这十不求,不易做到,才需反复修行,在逆境中修行,心自在了,一切自然顺遂,再回过头看最初的烦恼,那又算得了什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