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爱学习的飞哥
‖飞哥有话说,专注于探求大学生学习、读书、生活那些事。
‖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1
上周五,是放假的前一天,恰好安排我上了最后两节课,我知道,这个时候,很多同学都选择回家或者出去玩,能来上课的不会很多。我一直不太喜欢点名,迫于现实,也不得不点起名来。确实,有部分同学既没有请假,也没有上课。我对此并不惊讶,我的同学,上课对他们来说已经更多是一种权利,也不是一种义务。他们想来就来,想不来就不来,有点还牛哄哄的说,在大学,没逃过几次课就不算一个大学生。这如同他们的理解,在大学,不谈过一次恋爱、没有挂科的人生是不完美的逻辑是一样。
我知道,很多同学之所以不喜欢上课,是有很多原因的。比如说,这门课没用、这个老师讲课太无聊了,只会照本宣科,或者说身体不舒服,不想去等等。我认识的一位学生,她有一天告诉我说,我发现我和我身边的同学都有一个问题,就是明明知道自己应该学习,应该上课,下课应该花时间做作业,但是搞不明白为什么常常想翘课,或者就算来到课堂上,也不肯全神贯注,认真听课,非要在课堂上玩手机发呆,然后课后花上两三倍精力去把课堂知识补回来。
是啊,你不去上课的理由千差万别,但我说,你要上课的理由只有一个。
2
我记得我上研究生的时候,有位教授对我们说,在学校这么多年,我发现往往决定一名学生能否有成就,就在于能否上课。我当时听了不以为然,总觉得他是为了突出他的课才这样说的。然而,当我现在也在高校工作的时候,见证一届又一届的同学,对我当时老师的观点有了重新的认识。
其实,我的老师所要表达的意思可以这样去说:上课不仅仅是上课,更是自律的表现,而自律,决定的是你将来的人生。
我承认,的确有一些老师讲的不怎么样,甚至很无聊,我也是从大学走过来,很能理解一门枯燥的课对人的意志力是多么大的考验。但是,无论这门课多么无聊,只要它这么学科是有用的,我就觉得你不应该不上课。我相信,有很多同学都会反驳说:“且不说去听课是否是煎熬,就算去听了我也觉得一点用都没有,既然没用,我为什么还要去上课呢?”这是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啊!
在大学,任何一门必修课或者通选课,其实都是有用的,如果没用,就不会变成你的课程体系。很多同学认为的像思政类的课,比如马克思主义原理等就一点用都没有,比如一个同学跟我说,老师,你说我一个学英语的人,干嘛要上这些马克思的课呢?我记得我当时是这样给她说的,很多时候,你之所以觉得它没用,是因为你的现在的格局不够,一个大学生,视野是最重要的,而视野的提升,绝不是在专业里找到的,而是要多学科的涉及,这就是你要上马克思课的原因。
一个大学生,当你还没有能力去判断这门课是否对你有用时,你要做的是:给你一门课,你就要全力以赴。
3
同学之所以觉得这么课没用,除了格局不够外,我认为,还有一点至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们不知道在大学上课是怎么上的,或者说的难听点,我们的同学,大部分其实是不会上课。
如果说,你认为上课就是认真听讲,做笔记,课后复习,这就是上课的话,我毫不客气地说,怪不得你会认为上课一点用都沒有。这是因为你在课堂上学到的不是知识,而只是信息。我曾经在很多文章都说到知识和信息的区别,真正让你成长的,是那些能改变你行动的信息,也就是知识。所以,真正的上课,不是听讲、笔记和复习,而是你要在课堂上如何把你接收到的信息变成你的知识。要如何才能做到,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跟随这个老师的“心理表征”。
什么是心理表征?其实心理表征是从《刻意练习》这本书来的,书中主要说任何一个人,只要经过刻意练习,就可以成为某个领域的大师。很多人在读这本书的时候,都会忽视心理表征这一章,因为觉得有点难理解。其实,作者更多强调,高手与普通人之间的差别,不在于知识结构,而在于他们之间的心智模式,也就是心理表征。所以,要想成为一个高手,你要做的不仅仅是要10000个小时的训练,而是你要理解你这个领域高手是怎么思考的。
同学,我不知道我这样介绍心理表征你能不能理解,我要说的意思很简单,课堂上老师教给你的不仅仅是一个一个知识点,而是他们的心智模式,也就是说对待同一个问题,老师他是怎样思考的,而你是怎样思考的,只要你不断对比、学习老师这种思考模式,你才能更快成长。
这就是我要给你的一个上课的理由。
上课,绝不是仅仅是上课,而是通过上课,了解你的老师是如何思考问题的,了解你的专业的体系是怎样的。而不去上课,这些你永远都不会懂。
近期热文:
关于心情,请看:小憩
关于工作,请看:没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该怎么办?
关于就业,请看:我要不要考公务员?
关于毕业,请看: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几点建议
关于选择,请看:你知道你为什么要考研吗?
关于坚持,请看:我终于知道有些人为什么坚持不了
飞哥有话说,专注于探求大学生学习、读书、生活那些事,今天是第206篇文。
无戒90天第四期写作成长营第44篇
今天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喜欢就点赞或者简信撩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