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假期上课的语文老师在第一节课就告诉过我们,学一篇文章或其他种类的作品,我们有必要了解它们的作者(这里大多数指逝去的)拥有怎么样的人生,因为他们都曾经存在过,他们都有血有肉的活过,他们有过自己的人生,也有过自己的梦想。
其实这段话挺触动我的,我想起了我们初三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学习凡尔登战役的那段时间,我曾经看过一个视频,和一个在凡尔登战役战死的老兵有关。无数人都在慨叹战争的无情。我认为确实特别无情,我在明白那个道理之后又对此有了新的理解:在这个被称之为“凡尔登绞肉机”的残酷战役中,那个已经为国捐躯的战士成了这场灾难的“碎肉”,没有人知道他此生经历了什么,只有伤心无奈的,那个战士的家人知道——或许他们也早已不在……
而像这样的无名英雄有过很多很多,他们也有家,他们的血液也曾经流淌过那么多年,或许这就是作为一个人对生命的敬畏。
我今天的日记写这个的原因是因为老师今天讲了我特别喜欢的词人——辛弃疾,他的一生跌宕起伏,这么文武双全的一个人也化作土灰,如果我们这些后人淡忘了和他一样心念家国的人作品中的爱国情怀,那他们就知道彻彻底底的死去了,灵魂都彻底不在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