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欣赏并且极力认同外卖诗人王计兵先生这行诗句:缝补千疮百孔的过往。
缝补千疮百孔的过往…出自王计兵诗作《娘》里边,想想,这句话把平民庸俗的惨淡生涯概括得太对太全面了。
平民么,都普通老百姓,既要起早贪黑,又要手脚不适闲儿地穷刨抄,咋么着折腾都不易摆脱苦难与坎坷的悲惨M运。吃苦耐劳总少不了,若不挣扎着过下去,再没有二途可行可活M,除非若有神助得了日T本势,好风凭借力一耸登云天,摇身一变,脱胎换骨,化茧成蝶,拂摇直上,才能获得人人向往的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不努力拼搏,要么穷困潦倒,疼得神经出毛病,只依梦想养生,晕晕乎乎、缥缥缈缈活在虚幻里,与鬼魅伴舞,与魍魉为邻,S到哪儿也不知道何地是葬身之所、何时是生M的穷尽期。
身为草根儿阶层的人们都明白,这一类人的旅途都不怎么笔直、顺畅,这一类人的M运都不圆融、完美。面对艰难困苦,还要生活,虽不曾退缩过,也不曾恐惧过,但一定徬惶过、犹豫过、苦思冥想过,为熬过那段苦难,必报着我不下地狱孰下地狱的必S决心,咬牙切齿迎难而上、层层闯关,待累得腰酸背痛挥汗如雨又唉声叹气之时,猛回头,时过境迁,才知已蹉跎了人生一大段宝贵岁月和美好时光。
众所周知,人是有思想的动物。想来想去,就想到了人生的不完美。又不想把那不完美永远存在着,时已耗去,也扭转不了时间之河倒流再重覆一遍,那可又怎么办是好呢?于是,就想到了弥补。这大概是大多人共同采取的拯救缺失的妙法。包括单骑送外卖、风雨不阻行的王计兵,也包括一直漂泊不定又仍在打工的我。按王计兵的说法,就是拿起丝线,缝补千疮百孔的过往。缝补…一经缝补,这样下来,再看远逝的岁月,在感觉上才觉妥贴、踏实,才觉完美。
底层过活的人,因各种条件不具备,也优渥不起来,连冒充、造假和显摆都扯不出幌子来。但底层人心里并不见得没有高雅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品质的渴望与向往。譬如,一个对绘画、音乐及文学创造极富天赋又特别热爱的人,总想弄一弄,且希冀成功,心里总是巴巴喳喳,手又痒得出奇地邪乎,恨不得只想蹭粗树皮抓刺猬才得抑止住那份心焦意渴,但在吃没吃喝冇渴、房无一椽又没立锥之地的苦逼环境下,总不能不顾环境而一心扑向不切实际的虚无上罢,那样的冒险实践,多半会以不了了之而搁浅或以失败而告终并彻底歇菜儿,轻者让周边人笑话不认识自己的脸儿,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属痴心妄想;重者穷困潦倒神经错乱s无葬身之地,沦落为十足的神经病,自己都养活不了自己,还想干其它,简直就是净出洋相不是?
那么,身份卑微的人们怎么才能破局?怎么才能实现人生意愿上的缝补呢?
得先放下身段、脱去孔乙己那件臭不可闻的破长衫,一劳本等去搬砖扛石、去冒s下矿出力流汗,哪下作往哪使劲儿,不要形象不顾脸面儿,目的是换得温饱,挣来相对不再悽苦的物质条件,尔后,才能只争朝夕,奋不顾身地完成自己的人生缝补与救赎,即实现个人的那份夙愿。
奇怪的是,常规下,有一些人压根儿也贫穷,心灵里也萌生着一种美丽的梦想,也知道咋平衡二者之间的尴尬关系,更知道通过刻苦拼搏去实现物质丰足。然而,一旦物质丰足了,生活幸福点了,就只图安逸享受了,却把当初纯真的初心给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像这种不能善始善终的货色,对自己的信仰都不坚定更不忠诚,跟变节的软体动物有何两样,还怎么指望他能干得了什么出彩的事儿来呢?小富即安、混噩终老得了,原动力丧失殆尽,啥也别追了,还追求个P哟!
人活着,穷兮富兮,到何时何地何境,都得努力,都是在修行,得勤奋得肯吃苦,吃修行的苦。贾平凹先生八十年代尚未名声时就奋力写写写,四十多年之后早已名满天下而著作等身了,仍孜孜不倦地笔耕不辍,这才是成就大家的作派与风范。至于我等一般草民,饱了肚腑反而空洞了思想、又老想偷懒耍滑,那万辈子也与风光无限的高雅追求无缘呀!这种结局,其实是人生最大的失败和悲哀。
下面,且看我们的王计兵诗人的简要履历:69年生于江苏徐州邳县王庄村,19岁因家穷困辍学。从此天南地北地跑,建筑工地搬过砖,回乡下河搞过沙。92年发表小说处女作《小车进村》,因作品涉嫌村民纠分,被其父焚毁了20w手稿,这让王计兵停止投稿25年。
停投期间的王计兵先生,从没停止过写。(够努力吧!)08年,改行写诗,以汪國真为范,逐渐形成自己的诗作风格。
2017年,受邳州市作协杨华鼓励重返文坛。18年当外卖骑手,把外卖风情融入其诗作中。
22年,因诗作《赶时间的人》在微博发布,点击量超2000w,走红,被誉为当代外卖诗人。
如今,已连续出版诗集四部,总数不下5o00首。
…看看,王计兵先生为人生出彩就这么拼,作为镜鉴,让吾侪未名之人情何以堪?
扪心自问,咱不努力写点有用的笔墨能行么?不弄出点动静来,能对得起咱这匆匆来世一生么?
5月11凌晨5点于苏州玉出昆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