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有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
孔子说:“为人子弟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则要尊敬师长,寡言少语并且要言而有信,广泛地爱护众人,亲近仁德的人。在这样的躬行实践中,如果还有余力的话,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学习心得
在此则中可以看出孔子比较侧重于品德的修养,他似乎认为只有具备孝、悌、谨、信、博爱以及亲仁的品质,才能开始学习文献知识。在我看来这是不对的。一个人品德的修养与知识的学习是息息相关的,没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就不会意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而不学习知识也不会了解品德修养的必要性。
一个人的品德修养是从家里开始的,从呱呱坠地时起就开始学习,学习走路,学习说话,学习吃饭……父母是最重要的启蒙老师,从记事开始就是他们谆谆的教导,勤勉的诱劝,一点点地指引我们成长。当我们上学了,就开始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慢慢地学会为人真诚、遵守诺言、热爱同学的道理。与此同时,我们通过课堂的学习,掌握基本的知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远至生物起源,近至最近发生的重大事件,我们都需要学习。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我们才能更加清晰地认识自我,才能找到最想成为的那个自己,即进行个人的品德修养。
从古至今,品德的修养与知识的学习都是分不开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