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恋有声音,是情人靠在耳畔的呼吸声;网恋有味道,是情人相拥时的从各自身体里散发出来的安心味道;网恋有颜色,是情人吵架时的黑色,甜蜜时的粉色,平淡时的蓝色,热烈是橙色……最终融成一体——红色。
在没有遇上X以前,从未想过,网恋这么虚无缥缈的东西,能够存在那么长一段时间,而且即使在四五年“不得相见”的日子里还仍旧倾心于对方,甚至谈婚论嫁。
X是一个“倍受”云南温和天气感染的温柔贤惠女子。L是一个虽处于四川“热辣文化”但性格温和的男子。
据X说,他们俩从初中一年级开始聊天,刚一开始只是时而聊时而不聊,很典型的网友关系。或许后来随着年纪的增长,年级的上升,生活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更加渴望与同龄人分享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聊天的话题见长,聊天次数不言而喻了,就在这种相互吐诉中,越是了解对方的性格,越是欢喜,一抹一抹的朦胧好感便升腾,笼罩在两人的周围。
初三中招过后,一场跨越省界线的网恋就这样悄无声息却又轰轰烈烈的展开了。女孩上了一个“少管所”的高中,炼狱式训练;男孩上了一个当地县城里最好的高中。两人只能在周末聊会天,相互鼓励对方,画起了生活的架构图。在这种平淡的生活里,别人都会以为,这样会失去生活激情,最终不了了之,可惜,被打脸了。
三年的高中时光总是这样匆匆,带给这对情人的考验也越来越多。高考的结束,成绩的高低,志愿的选择,无一不是这一场素未谋面的感情必须面临的一个瓶颈口。
放榜那天,女孩考得很好,六百三十几;男孩却考得不尽人意,四百九十几。就这样,一个一本线里的优等生,一个二本线,要面临的问题就不只是一个两个了。女孩被四川境内的一所财经大学录取了,男孩知道以后,即使知道二本线在外省优势比较大,还坚持不出川。后来,男孩学校的老师知道了男孩的情况,觉得男孩这次高考失利还可以复读,毕竟成绩原本就是中上水平。之后,男孩的班主任用一句:“复读,给她一个未来。”男孩便留下了。
大学依始,女孩来到了四川,男孩心里的雀跃的。即使从绵阳到成都要两三个小时,却也总比跨省界线强得多。对于一个复读的高三党来说,花费一个三天小长假只为见上20个小时无疑是一件很“亏”的买卖。
一次假期,男孩偷偷从绵阳赶到成都,来到女孩的学校。得知女孩在图书馆自习,便独自在图书馆楼下等待。后来,图书馆闭馆时间到,男孩以为能够立马就见到心上人,可是,他却忘记了人潮拥挤天色昏黑里他是找寻不到目标的。直到人都散尽了,他还是没有找到,无奈之余,只能拨通女孩的电话,女孩接到电话时已经坐在宿舍里了,鞋子都脱到一半了。女孩赶忙重新穿回去,急匆匆地往楼下赶。
这是五年来,他们第一次见面,以前只能通过照片来慰籍自己的内心。是拘谨?害羞?还是难以言状的欣喜若狂?无论哪一种,他们总归是见着了不是?总归是从虚拟世界回归到现实生活了不是?
后来,X告诉我,“其实,当我在宿舍接到他的电话告诉我他在学校里时,我是不信的,但又是信的,我从来没有怀疑过他话语的真实性,或许这就是一种心安吧。我很难想象,一个并不了解学校概况的人,独自找到图书馆,在楼下等了我半个多小时,在人潮里找不到我,是一种怎样的被一寸一寸时间削去热情后遗留下来的焦急的,烦躁的心情。你知道吗?我们俩的恋爱是,网恋、早恋、初恋、异地恋。”
晃眼间,一年的时光又过去了,高考打响的号角声又近了。这一年里,男孩的努力,上课背书刷题模考;女孩的帮助,查资料范文分析模考试卷分析。无一不显示了他们这一场跨省界线的爱恋坚不可摧的模样。
还是那句话,从未想过网恋能够持续那么久,从想过网恋真的能变成现实生活,从未想过网恋双方能够冲着结婚的目的,从未想过网恋情感纽系那么紧密。无论如何,都希望他们能有一个精彩的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