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的开始+好的坚持=好的结果
我们有了程晓霞老师带领好的开始,有着诸多同仁不懈的坚持,相信我们一定会有好的收获。

朗读时间:8月19日
朗读内容《爱弥儿》9--11页
朗读者:赵艳霞老师
内容回顾:
1、当一位母亲不是不关心孩子而是过于关心时,她也可以从一条相反的道路脱离了自然;她往往会把她的孩子变成她的偶像;她为了防止孩子感觉到自己的娇弱,却把孩子养育得愈加娇弱。
2、观察自然,遵循着它给你指示的道路前进。自然在继续不断地锻炼孩子;它用各种各样的考验来磨砺他们;它教他们从小就知道什么是努力和痛苦。
3、在婴儿时期,他们差不多都是在疾病和危险中度过的,通过了这些考验的孩子便获得了力量;一旦他们能够使用自己的生命,这个法则会更加明显,这就是自然的法则。
4、我们在养育孩子时,特别要考虑他们的将来。要孩子抵抗青年时期的苦痛,就必须在他未遭遇苦痛之前先把他武装起来。
5、孩子一出生,就会啼哭;他的婴儿时期就是在啼哭中度过的。为了使他不要哭闹,让他安静下来,人们有时安抚,有时又吓他,或打他。在他还没有能力意识到他到底犯了什么过失,做了什么错事,人们就已经惩罚他了。人们就是这样很早地把这些情绪灌入他幼小的心灵,以后却又推脱那是天性使然,努力把孩子教坏之后,却又抱怨他怎么变坏了。
众家之言:
我:
我们做父母的把孩子的成长定力一个框架,然后把孩子框在里面,孩子长大后或方或圆,或不规则,当我们无能为力的时候,又推诿说孩子天性就是那样,真的是天性就是那样吗?是我们早就了孩子成为了所谓的“天性”
程晓霞老师:
卢梭的教育思想真可谓影响世人,直到今天,我们的家庭教育理念也是遵循着卢梭提倡的自然教育,今天燕霞朗读的内容就是我们常说的溺爱型教育,父母把孩子当成偶像,让孩子在家人“一路追随与呵护中”变得娇弱,在父母过度溺爱中失去了体验和成长的机会,所以现在的孩子缺少能力没有力量,也都是父母使然。文中两句话值得深思,“娇生惯养的孩子更容易死去”“努力把孩子教坏之后,却有抱怨他怎么变坏了。”
内容中的“苦”是提醒养育者遵循规则,避免束缚的养育方式,比如出生时衣服之类的“捆绑”,成长中语言与行为的“捆绑”,让孩子活在纯粹的宽松舒适的环境中,包括衣服。
武慧娜老师:
教育要遵循自然的法则,童年的时候就应该多让孩子受一些苦!可是现在的家长哪里舍得让孩子吃苦?都是把最好的给他们……
杨朦朦老师:
通过赵老师的领读,我感觉我是幸福的,我父母没有溺爱我,让我有了更多能够亲自去体验去感受的机会[亲亲][亲亲],而且,我也算是从小接近自然的成长,父母给我更多的是鼓励,支持,引导,这让我想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把学生看做原原本本的个体,有些事情不该去为学生直接做决定的,就为她们分析利弊,即使他做的决定是在我们眼中看是不合逻辑的,如果不是特殊情况,也要让他去尝试,在做咨询的时候,应该格外注意
赵淑娜老师:
将来的磨难谁也无法预料,因此,要训练他们经得起将来必然面临的磨难。可见卢梭会有自己的见解,期待更进一步的理解,领悟。
其木格老师:
我更多的感受是童年按照自然教育成长起来的孩子,虽然童年过的比较辛苦,但他们从小就知道什么是努力,什么是痛苦。他们经过各种各样的考验最后磨砺了意志,最终达到了自我实现。我们看到的很多伟人乃至成功人士无一例外。人们经常说小麦不经风雨怎能颗颗饱满,人生已如此。人生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
贾莉宏老师:
卢梭的家庭教育思想多好呀,可有多少父母能认识到?能赞同?他们恨不得替孩子受一切在父母看来的苦,可在未来孩子脆弱的时候,父母又会埋怨孩子承受力弱,不像别人家的孩子,多么矛盾的教育。今天的客人中有一个表妹,虽然是家庭主妇,但我很佩服她,她的两个孩子非常自立,十岁的小姑娘可以给她收拾屋子,擦玻璃,甚至还会包饺子,十七岁的儿子给家里人洗衣服,帮着干农活。其实表妹家庭条件非常好,但她说我就是要让孩子自己努力,养成他们独立自主的性格。所以她的孩子很受欢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