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张借书证,一次关于“我”的小小正名

一张借书证,一次关于“我”的小小正名

作者: 奋姐 | 来源:发表于2025-08-10 14:11 被阅读0次

阳光透过郑州市图书馆高大的玻璃窗,在归还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我来退证,婆婆和爱人的,没有任何悬念直接就退掉了,最后我手里捏着两张薄薄的借书证——一张是我的,一张是儿子的。

工作人员等着我的决定。

几乎是不假思索地,我习惯性地想递出自己的那张,把儿子的留下。“他以后可能还会用呢。” 这个念头像条件反射般冒出来。然而,就在指尖即将松开自己卡片的那一刻,一个清晰无比的声音在心底响起:“等等,现在需要借书的人,难道不是我吗?”

是啊,孩子早已过了沉迷绘本、书刊的年纪,学业繁重,鲜少踏入这里。我才是那个常常流连书架间,渴望借几本闲书回家的人。留他的证?不过是潜意识里那根名为“为他好”的弦又一次擅自拨动,勾勒出一个“方便他”的幻象,却唯独忘记了此刻是我自己需要它。

这个微小的顿悟,映照出长久以来一种深植的习惯:在无数个生活细节里,我的优先级总是自动向后挪移,将孩子、家庭置于绝对的首位,而那个“我”,常常被遗忘在角落,甚至被一种莫名的“不配得感”所笼罩。

曾几何时,仅仅是为自己买一份喜欢的食物,比如那家卤肉店香气四溢的猪蹄,内心都会掀起一阵不安的波澜。仿佛独自享受一点美食之欢,是种奢侈的罪过。“不该”、“不配”的念头如影随形,让简单的快乐也掺杂着沉重的负罪感。

但不知从何时起,一种细微却坚定的变化正在发生。我开始允许自己,仅仅是“为自己”。就像最近,我竟能坦然地走进那家卤肉店,买上一只心仪的猪蹄,纯粹因为“我想吃”。不需要特别的理由,只为取悦自己的味蕾。甚至,我开始独自一人走进电影院,看一场心心念念、却与孩子喜好无关的电影。没有陪伴的任务,没有迁就的必要,仅仅是因为“我喜欢”。坐在黑暗的影院里,专注投入属于自己的两个小时,那份纯粹的、不带杂质的愉悦,竟如此充盈而踏实。

走出图书馆,手里只剩下那张自己的借书证。卡片很轻,心里却感到一种奇异的、沉甸甸的释然。它不再仅仅是一张借阅凭证,更像是一份小小的宣言,一个无声的正名。原来,在“妈妈”这个角色之外,那个被忽略、被压缩的“我”,也需要被看见,被尊重,被好好安放。给自己买一只猪蹄,独自看一场电影,留下属于自己的借书证……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选择,正是一砖一瓦地,在生活的缝隙里,为自己悄然重建一片名为“自我”的领地。对自己好一点,原来并非自私的宣言,而是生命本该有的回响。

相关文章

  • 坚持

    坚持,可以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记得大概二十岁的时候,我办了一张借书证,是省图书馆的借书证,第一本借的什么书,我已...

  • 做一张有个性的借书证

    01 要让班级图书馆能够正常运转起来,在班级中投入使用借书证,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也正因为有了一张简简单单的借书证...

  • 去了图书馆!

    今天去了Grand Marais Public Library,哇好喜欢,我都想着要不要办一张借书证了。这周六图书...

  • “正名” 之学

    今天听书,第一次听到名学,也叫正名之学。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正名者,辨正名分也。为什么需要...

  • 遇见一本好看的书不容易

    最近两年迷上看书,喜欢到图书馆借书看,我从拥有一个借书证到三个借书证,一次性可以借三十本书。但想在茫茫书海中,遇见...

  • 《中国哲学简史》Day.1

    R:关于社会,他强调“正名”,即客观存在的种种事物应当与它们名字的本来含义一致。 I:正名即守本分,按部就班,不激...

  • 你们90后啊!我们90后咋的啦!!!

    第一次有了要为90后正名的冲动,是在2017年年初的时候,接下来,我就讲两个关于90后的事儿。 一 我不是多话的人...

  • 读书的妙处(二)

    4 我的大学很单调,很寂静。对于一个没事就要手里捏本书的人来说日子真是简单又悠长。一张借书证怎么够我用,我手里常常...

  • 浅谈《论语》之“正名”(二)

    前文《《论语》之“正名”》(一)我介绍“正名”在《论语》的出处,时代背景以及“君臣父子”与我本人对“正名”的另类诠...

  • 绝品炼药师 第兩百二十七章 找虐的固中翘楚

    文/天彤 “孙昊对孔正名,翌日开战!”王洋说完,一溜烟走下台就不见踪影。 孔正名在台下苦着一张脸,上辈子是欠了他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张借书证,一次关于“我”的小小正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vjpo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