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阅读2小时,总计1936小时,第1874日
阅读《行为经济学讲义》
核心概念的展开过程就是理论本身。心智地图的最大优点就在于,它是围绕一个核心概念展开自身的。这样展开了的心智地图,就是理论本身。
你若要解释有限理性的行为,任何行为,你只要指出:因为这一行为已经假设了有限理性,所以它就是有限理性的行为。这就是张五常嘲讽的“套套逻辑”,因为它不解释任何现象,它只假设任一现象就是那一现象的解释,这就不是科学的解释了。
完备理性的行为,完全无模式,故而完全不可预期。或者是这一命题的等价命题:有限理性的行为是可预期的。而且,理性程度越低,行为越可预期。
假如决策环境是完全确定性的,那么,只要在这一环境里生活足够长的时间,日复一日,总可以知道完备理性假设所要求的全部知识。因此,完全确定性,意味着完备理性假设。也因此,不完备理性,或有限理性假设,意味着环境不确定性。
三十年前人们普遍认同的市场化改革政策,现在遇到广泛批评。为什么呢?情境改变了,可是人们错误地认为三十年前的政策与现在的可选政策是同时可选的。不对,三十年前的那些情境,与现在的情境,很可能没有非空交集。所以,这些政策之间是不可比的。演化论的视角,很少被大众接受,因为它要求许多不同于日常生活的认知。
因为大部分决策者都不足够聪明,所以他们的行为都可以预期,只要我们辨识他们的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总是以“惯例”形式出现的,为了要适应使它们成为正确行为的情境,于是我们需要辨识这些情境的类型及其概率。
改革,在例如中国社会里,不能脱离传统。否则,改革将以很高的概率失败。这是哈耶克的思想,布坎南曾批评哈耶克盲目崇拜传统。
当环境变得特别严酷时,互助成为生存下去的惟一方式。这样,演化寻优就可能突破原来的局部最优,迫使物种继续向右寻优,直到它们找到了全局最优, x* 。你们知道,囚徒困境博弈的纳什均衡,不是全局最优,因为合作策略其实比纳什均衡更好。最严酷的环境,可能迫使物种遵循合作惯例。
布尔丹驴子的故事,经院哲学里面的,一头驴子,面对两堆等距远的稻草,不知道先吃哪一堆,于是饿死了。
最基本的常识,是你关于这个世界的认识,这是一个整体。然后你有一个激发你兴趣的问题,根据问题的性质,你建构相应的概念并将概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概念。于是你有了一个可以科学研究的问题。这是跨学科教育的前景,以往的应试教育,完全不能提供这一前景。
凡是不能表达的,都不能被意识到。然后,我加以发挥,引用罗素的见解:知识随时光而变得越来越富于公共性从而越来越缺乏私人性。我的意思是,私人感受的表达,越来越困难,从而,根据波佩尔,这些感受越来越不能被我们意识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