际遇
我刚结婚那会,老公就表达的对下一代的期待,而且很明确的表示,他想要两个,最好是一个儿子一个女儿。这两天对面同事说打算要二胎了,他说劝了半天,老婆才有所松口,乐的研究要二胎的各种前后问题,因为第一个是儿子,第二个想要个女儿。
关于二胎的讨论一直甚嚣尘上,惹得我心痒痒也想说一下自己的观点。
除去后续的麻烦,多数人是想要两个孩子的。两个孩子的好处有①孩子有伴。这个社会日益冷清的人际关系,唯有血缘不破。有朋友是成长在有四个兄弟姐妹的家庭,每次看她晒的假日照片,五个人放风筝,踏青,觉得他们根本自成体系好么,凑一起就能打麻将,根本不用找其他人玩好么。孤独感是现代人的情绪杀手之一,有了众多兄弟姐妹,有人问候,有人牵挂,有人义无反顾的在你困难时站出来,与这个世间多了千丝万缕的牵连,更让人觉得暖。②养儿防老。给我们讲党课的老师,讲到民生话题,她讲了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她的父亲病了,在北京住院,他们三个兄弟姐妹轮流照顾,她放下所有的事,连孩子也顾不上请假去了一个月。在她父亲病床隔壁的另一个老人,孤零零的没人管,每日被护士冷眼,晚上一个人去卫生间还不小心摔倒,很可怜。老师说他以前想不通为什么子女众多的家庭,在养老问题上力不从心,因为当我们是孩子的时候,多少孩子我们都是一家人,而子女长大就拆分成了一个个独立的家庭,各有各的一堆事要忙,他们兄妹三个都忙的踉跄,丈夫生出抱怨,孩子因为少了督促学期末成绩倒退。如果是一个子女的家庭,养老压力可知。老师说,如果我们条件允许一定要起码生两个,因为我们面临这国家步入深度老龄化。③安全问题。我在县城上班的时候,有一批上访户,原因写的是历史遗留问题。其实就是失独老人。这批人网上都能查到,他们建群交流,联合到北京上访。当初他们响应国家号召,计划生育,只有一个孩子,可是中途孩子出了意外,白发人送黑发人,他们认为政府应该买单,负责他们的养老。我也有个同事,24岁结婚,她和她老公都是独生子女,她结婚前就和我说以后结婚了一定要生两个,她说在她的成长带了许多的谨小慎微,有些带些危险性的活动都不敢参加,想都不想以后不可能远走高飞,因为家里只有她一个,爸妈期待和牵挂都太重。
要两个孩子其实刚好,一儿一女最好,如果后续都有保障,生儿生女可以选择,哪一家不想要两个孩子。不过是现实逼得人不敢要,尤其是两个儿子,在这个养两个儿子就意味着要娶两个儿媳妇,买两套房的年代,普通人望而却步啊。而生儿生女这个问题,本来就有听天由命的意味,何况科学研究生儿子的概率要大点。
为什么在生不生二胎的问题上,老公和公公婆婆容易达成一致,两个娃最好,公公婆婆是觉得热闹,儿子算传统的传宗接代,还想有个小棉袄穿着暖和。而女人就犹豫多点。
一、工作因素。现在女人大都有工作,顶了家里半边天,工作上,老板对员工的评价是客观的。怀孕肯定会对工作有影响。重则丢工作,轻则被冷落。从怀孕开始就有各种检查,不能加班,不能出差,请假频繁,后续还有一个接近大半年的产假。领导想重用你也难啊,而且大部分女人生第一个孩子时是工作起步阶段,像我这样刚到一个单位,或者工作二三年,根基尚浅。给领导的印象就是女人还是事多,不能委以重任。等要第二个孩子,可能已经是业务骨干,又正是工作上升期,生个娃请大半年假业务生疏不说,你的任务要分给其他同事做,难保不遭人腹诽啊。老公公司就有个女同事刚生完大宝生二宝,公司倒是规章制度完善给保障放产假,可是八个人的活硬生生分给了七个人,其他人再理解,也照样心生不满啊。同事嫌弃自然会造成心理压力,频繁请假领导不冷不热也是压力。同事的媳妇犹豫,是因为她是公司高管,手底下管着近二十号人,公司不可能因为她怀孕就让员工群龙无首吧,在与对手博弈之间怀孕本身就是个可乘之机。还别说生出来以后,家里两个娃,大宝哭二宝闹,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顾得了家里,工作效率工作专注度自然下降。
二.家庭矛盾。有个朋友说有孩子的第一年他和媳妇吵的差不多都快分崩离析了。有了娃固然是件喜事,但以往的生活格局很可能会被彻底改变。原来夫妻两人吃饱全家不饿,有了孩子公公婆婆来助阵,两口之家变成五口之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总是是非多。婆媳关系相处再好,同在屋檐下也少不了磕磕碰碰,就是和自己爸妈处也不见得能365天天天风和日丽。这时候得看老公的情商了,会做人的两头瞒,不会做人的两头传,有个情商高的两边哄还好,情商低的鸡毛蒜皮一堆事。
处不好有处不好的伤心,没人带宝宝就是另一种纠结。没人搭把手,夫妻都上班,找个保姆全天带又不放心,有大宝熬成黄脸婆,有了二宝就熬成糟糠了。有人说可以女方辞职全职妈妈啊,这个主意也不错啊,孩子也能带好,家里也能照顾到。可是前不久中兴公司跳楼的43岁高管,是现实回了一记响亮的耳光。他在42岁的时候遭到公司劝辞,不满意公司低价回购他的股票,一言不合就跳楼了,留下全职在家的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孩子。舆论纷纷出来说不应该让老婆辞职在家全职,现在社会发展多快啊,谁敢保证自己端的是铁饭碗,风水轮流转,说不定那天就转到自己下岗了,让老婆辞职,意味着家庭重担全在一个人身上,如果老公工作不保,房贷,车险、奶粉,尿不湿等等的支出,家里是要停摆的。在这个高管跳楼后,这风凉话有用吗,孩子生出来没人管还能再还回去吗,当初也不是开过家庭会议才让老婆辞职的吗。全职妈妈的风险之大,也不消细说。离婚率十几年连增的大环境,九零后离婚率百分之四十多,全职妈妈整天在家操持,能保证老公不是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所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啊,此事古难全。
三、养儿防不住老。时代在变化,人与人相处的模式也在变化。我们回不到父辈的纯真年代,那个物质相对贫乏精神丰盈,还有乡土中国的淳朴气息。现在的城镇化,地球村,让每个人的观念都在变。90后,这个标签自有他的道理,人性变得更自私,对精神要求更高,都是无法忽视的。前段时间有文说我们是为父母养老的最后一代,是没人养老的第一代。其实说的是人性的变迁。孩子们长大了希望有自己的空间,无论是为家庭和谐还是为了自由都想各自有家,如果上一代父辈还有希望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图天伦之乐的想法,90后开始未必想以后和子女住在一起。我们更想有自己的生活,不干涉不拖累,也不被打扰。那何况10后?
现在,这个时代已经不是四五个孩子也能拉扯的过去了,现在的孩子代价之高令人咋舌。小侄女幼儿园一个月学费2200,花费1000,这还不算报的画画班、舞蹈班、古筝、跆拳道。。养活容易,养好没上限啊。有人说可以要求低点啊,是啊可以啊,可以什么班都不报,可以去公办学校,而后呢,全屏孩子天赋?让他自己杀出一条血路?在这个全面站在父母肩上拼高度的时代,让你的孩子自闯天地?天才总是少数吧,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发展,对于一个人的限制,不必细说。社会是残酷的,它并不温柔,马太效应,好的会更好,差的会更差,这就是现实。
现在养孩子几乎可以榨干父母的精力、金钱。养两个孩子,自己养老金的缺口会更大。二胎有二胎的甜蜜,也有二胎的烦扰。因为都是普通人,所以我们能承担普通人的压力,如果超出这个限度,压缩了自身的生活品质,总会让人怀疑值不值得,按先贤的话说,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那我们这一代也有自己的人生,并不是为了下一代而活着。
如果社会养老体系健全,如果能安排好自己的老年生活。一个孩子和两个孩子只是不同是生存选择,不分优劣。那就在现行条件下讨论吧,假如房价还是如此高不可攀,假如养老还是靠我们微薄的养老金。那么到底要不要生两个。
一是经济条件和人力条件。经济条件允许,生两个也不会严重让本身的生活品质下降,并且有人帮忙带的话能生两个就生两个吧,毕竟人多热闹,有事大家好商量,两个宝宝相亲相爱也是个伴。不过不要年龄不要差太大。像我自己和哥哥差了九岁,N条代沟,两个人一个大学一个上初中,在一起相处时间太少。感情这东西自带客观规律,总归在在一起打过闹过笑过哭过才更显得亲厚吧。没有有共同话题,没有成长的过程磨合,感情也有,但我的成长过程和独生子女差不多,两个孩子相亲相爱的功能就削弱了。
如果不是什么豪门世家,没人帮忙带孩子,还是不要让老婆辞职做全职了,这个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时代,要留点后路,不要把自己往死路上逼。压力太大,导致家庭不和谐,家庭不和谐又会导致孩子性格压抑,都是连环反应。
二是心态扭转。不要对孩子附加太多的期待,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人之常情,但是不要过分的期待孩子变得多么出众,我们都不过是普通人,芸芸众生一员,就是按照基因遗传,孩子成为普通人的概率也大的多,我们都做不到的事,为什么要求孩子能做到。这个时代对他们的要求本身就高于我们。不要过分的将后半生向下赌注一样在孩子身上孤注一掷,不如容忍那个平凡却懂事,不聪明却善良,不卓越却自有光芒的孩子。
规划自己的养老,不要和孩子的未来捆绑。哥哥家只有小侄女一个,有一次哥哥说以后小侄女长大了她去哪里,他们就跟去哪里。后来我才意识到这句话的捆绑意味,这种附着感,为什么不能规划好自己的养老,提早做好准备。可以跟着孩子住,但是也可以自己安排老年生活。培养自己的资深兴趣爱好,老了可以自得其乐,不必唯一能做的事就是等孩子回家。
选择要一个孩子还是两个孩子,是对未来生活方式的选择,这是一件量体裁衣的事情,想清楚自己要过的生活,不要人云亦云的看别人,家家的具体情况都不同。知道自己要什么样的生活并做出选择的,也能把握属于自己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