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的时候,爸爸就曾经对我说过。你要好好学习将来长大了,住洋楼,开汽车。但是对爸爸的话,我是将信将疑。 回想过去,爸爸妈妈的教育,无非就是经济基础的满足,那是他们那个时代的烙印,爸爸妈妈都是小学文化。能够给予我们的精神文明也是很有限的,再加上父亲和母亲的原生家庭都是有问题的,他们的日子过得也很无奈,所以我的内心也是千疮百孔,总认为自己不够好。
从社会的大环境看,弱肉强食,优汰劣胜。我们眼中的世界就是这个样子的。如果你想生存的更好。你就要不停的比较。不停的努力。社会的发展进程。越来越精细化。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也让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越来越焦虑,紧张。和恐惧。而我们把这种恐惧投射到孩子身上,怕孩子适应不了未来的社会。
。如果您考不上大学,你就没有好工作
。如果你考不上大学。你就没有出息
。如果你考不上大学。你就没有面子
。当我们把这些念头不停的投在孩子身上的时候。就变成了一种压力,让孩子无所是从。
而这些念头也来自于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从传统文化的角度上来说。中国人有好面子的情结。
父母看孩子,总是看别人家的孩子好。是因为总是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较。总想着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强。无形中让孩子感觉很有压力。正因为以上种种原因,才会有别人家的孩子都好,自己家的孩子不行的观念。
。当然,到我们沟通和学习之后,我们意识到了,然而,我们根深蒂固的这些思维观念的确很难改变。
。理论上面我们认识到了,但是一到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那种根深蒂固的信念就会指引我们的头脑情不自禁把我们带进那种坑。因此,我们要学习。如何和孩子沟通交流。学习在一次次的碰撞中。修行自己。改变自己的路径,用佛家的话来说,叫返妄归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