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今日头条真文化
成事 | 仲尼学《易》以寡过

成事 | 仲尼学《易》以寡过

作者: 眺山 | 来源:发表于2020-12-05 00:42 被阅读0次

如何对待个人与他人的过失,是人生中常见的问题。一般来说,人们都是以“大体无妨”的态度处之的,久而久之,也就不以为然了。今读曾文正公《召诲》中的一段文字,则让人有一种别开生面,触动思维。这段文字是:

“先王之道不明,士大夫相与为一切苟且之行,往往陷于大戾,而僚友无出片言相质确者,而其人自视恬然,可幸无过。”

这样一段描述,显然揭示了官场中相安无事、庸庸碌碌的景象,其实,这恰是思想与作为腐败的情态。译为今文,则是让人更为透视之:先前君王所讲的道义被遗忘了,士大夫们共同做着一些苟且的事情,以至于处处铸成大错,但同僚中却没有人说半句话加以质正核实,而这种人便自我感觉良好,以为自己没有过错。很显然,缺失了“标准”,没有了“批评与自我批评”,人就自我感觉良好了,那有什么过错可言?我以为,这正是腐败的前兆与缘由所在。

针对这种情况,曾公接着指出:“且以仲尼之贤,犹待学《易》以寡过,而今曰无过,欺人乎?自欺乎?”这该是拿出了一面鉴照个人“有过”与否的镜子:以孔子的贤德,尚且还要以学习《易经》来减少自己的犯错,可今人竟然说自己没有任何过失,这是欺骗别人还是欺骗自己呢?这样的鉴照与质疑,是十分针对性的,让人猛醒,让人深刻觉悟并发现自己——到底有没有过失存在?

接着,曾公又将思想引向了深入:“自知有过,而因护一时之失,展转盖藏,至蹈滔天之奸而不悔,斯则小人之不可近者已。为人友而隐忍和同,长人之恶,是又谐臣媚子之亚也。”这就将对待“过失”的问题更加具象为两个方面了。首先是个人对待自己过失的作为。知道自己有过错,却因为袒护自己的一时之过失,就想方设法掩盖遮藏,以至于最后犯下滔天大罪也不悔改,这就是不可与小人亲近的原因。在这点上,曾公没有明说什么是“小人”,但却让人深知“有过且始终不知悔改的”即是“小人”。此种“小人”不是最让人感到“可怕”吗?其次是对待朋友(他人)过失的作为。作为朋友而隐瞒容忍朋友的过错并和平相处,这只能是助长朋友的过错(罪恶),如此之人,与那些歌功颂德的谗臣、媚子又有什么区别呢?我以为,这是最为深刻的透视与透辟。

综合上述,不是使我们十分明了怎样对待自己与朋友过失的问题吗?做仲尼式君子,还是做“死不改悔”的小人,该怎样选择不也是最为清楚的?

相关文章

  • 成事 | 仲尼学《易》以寡过

    如何对待个人与他人的过失,是人生中常见的问题。一般来说,人们都是以“大体无妨”的态度处之的,久而久之,也就不以为然...

  • 不惑論

    仲尼勤奋。故能至知。仲尼学习。故能周《易》。修身以天下知。仲尼之道内外兼修。故Φ庸。 务实:为...

  • 2018-04-22

    以行践言学《四书》——《中庸》篇056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仲尼,是孔子的字,反,违背. 孔子说...

  • 五蠹(四)贵仁者寡

    【最美山西·文化】 五蠹(四)贵仁者寡 (韩非子) 原文: 且民者固服于势,寡能怀于义。仲尼,天下...

  • 惭愧忏悔止恶修善,须脚踏实地,尽力做去。

    夫欲学佛祖了生死,须从惭愧忏悔止恶修善而来(惭愧忏悔止恶修善,即自讼寡过,克己复礼。若能自讼,自然寡过,寡过即克...

  • 《韩非子•五蠹》之二十五,孔圣人的无奈!

    【读经典】 仲尼,天下圣人也,修行明道以游海内。海内说其仁、美其义,而为服役者七十人。盖贵仁者寡,能义者难也。 简...

  • 冯唐散文集

    《成事》(2019年) 冯唐首部管理著作,以麦肯锡的方法论,解读曾国藩的成事学,以梁启超编选的《曾文正公嘉言钞》为...

  • 学易以知

    懂命理、善易卜、通风水,就具备自知自明的能力。知什么?知自己的祸福穷通、知自己今生的方向,知自己该有的位置、也具知...

  • 岁月易蹉跎

    文/王胜甫(黄袍诗社作家) 岁月易蹉跎,青春飞逝过。 勤学不辍早,成事不贪多。

  • 2019年释玄斋易学培训班报名中

    释玄斋,以德至上,以术为本,以道济世,以易结缘。我们的培训为易道兼修,传之以道,授之以艺;打破学《易》难、从《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事 | 仲尼学《易》以寡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wkd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