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是一位我喜欢的作家,从了解他至今,差不多已经有18年的时间。还记得当时读初二,语文老师推荐我们多读两位作家的作品,其中一位就是刘墉。
也正是从那时候起,让我真正开启了阅读生涯。我读过刘墉的很多部优秀的作品,他也是一位非常值得我敬佩的作家,一位慈祥的父亲,他的写作经历同样值得我学习。
01人生处处有文章
在谈到自己的写作经验时,刘墉强调作为一名作家,就要见微知著,由小见大,善于从稀松平常的事物当中挖掘深奥的道理。他提过一个事情,就是他的父亲跟他说,仔细看每一个圆都能发现,圆心那个小圆点位置。在那之后,他也留心观察,发现确实如此。这里反映出什么道理呀,用圆规画圆,每一个圆都是要先定心,如果心没定好,那这个圆肯定就会画不好,做人也是如此啊,如果没有定好心的话,人生怎么可能圆满呢?
这种“人生处处有文章”的想法,用古代人话来说,就是要做到“格物致知”。这是在他写作中非常着重的一点,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没有对于生活仔细认真的观察,就不会写出好文章来。
02要有冷笔和热笔
什么叫做“热笔”,就是不去雕琢,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感情,将自己的所有想法诉诸笔端,而这个“热笔”就有一点像我们前一节课所学到的“自由写作”。只需要满腔的热情,什么写作技巧,章法逻辑啊等等,这些都不去考虑。
而“冷笔”呢,就是说要再三推敲、精雕细琢,好好地强化输入,积累素材以及阅读写作的技巧。
刘墉讲到写作既要有“热笔”,更要有“冷笔”。因为只有“冷笔”才能保证文章的质量,因此在写作上我们是应该多加积累的,比如说要多阅读,多跟牛人交谈,汲取别人思想的精华,然后把学习到的东西很好的积累下来,还要学会一定的写作技巧,才能让自己的写作比较到位。
03 学会“写作+”
这里的“写作+”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如果单纯只是做写作这一件事情的话,其实很多人都没有办法坚持下去的,正所谓成年人的世界需要给一件事情赋予更多的意义。
“写作+”是什么意思呢?就拿刘墉自己本人来说,他是“写作+演讲”,通过演讲会的形式把自己写作的观点传播给更多的人。“写作+画画”,则给自己出版的书籍画插画。“写作+旅行”,把旅途中的见闻写成游记等等。他用这些方式都、把写作的内涵扩大了,这样写作起来就不会很枯燥。
学习他“写作+”的思路,结合写作定位的这节课,我想到目前我是对情感婚姻家庭类的这个领域比较感兴趣的,我可以通过主题阅读的方式,深入阅读这方面的书籍,以及学习一些课程。然后通过写作的方式把这些东西真正的内化。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不仅仅只是单纯写作,又能增长这个领域的知识,接着我又把这些经验通过文字或者语音分享出去,这也对我来说是一个“写作+阅读”和“写作+分享”的模式。
因此,当这件事被赋予多种意义的时候,我们做起来就会更加有动力,效果也会更加明显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