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耶稣受难日,是神完美无瑕的独生子为全人类的罪上十字架的苦日子。我的心情跟着莫名地沉痛,甚至梦里都是苦的。
梦里有个人出卖了许多爱他的人,那些人因着他的罪沾染了死气,神问我说:“你要跟那些人一样去死吗?”
我摇摇头说道:“我去,是因为我要我们都在你里面活过来。”
醒来后,心里悼念那些因为那人的罪而死去的人,阵阵绞痛藏于心。我期待梦中对主耶稣所言的,祂会成全。
我想起前几天巴黎圣母院的大火,我为此亦是变得沉痛,毕竟那是主的圣殿,如何能不勾起我的心绪起伏呢?
但情绪之后,我恢复了理智,扑面而来的报道我随意点开了几个,慢慢发觉巴黎圣母院的符号象征不仅仅是宗教意义上的,更是法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恐怕后者的意味更加浓厚。
我正好在读《图说世界著名教堂》,许多宏伟的教堂都是几经破坏数次重建的结果。革命、战争、宗教间的纷争都会令教堂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有的损毁程度大到难以使用,必须耗费大手笔重建。
教堂是在信仰的孕育下诞生的,是人们对主耶稣崇敬之情的外显,但不能让教堂喧宾夺主,以为失去了教堂就代表主耶稣的不存在,将教堂视为神。
初期教会,都是在一些私人场所进行传教的,都不敢当众传教,更不要说建立教堂这般引人瞩目的举动了。
我想,或许主耶稣借易朽坏的教堂想要告诉世人,神不在乎外在形式多么宏伟,更在乎人心中对主的虔诚与忠心;即使教堂没了,主却是千秋万代永存的,信仰的传承不会因着外物的损坏而灰飞烟灭,因为人敬拜的是主自己而不是什么雄伟浩大的建筑物。
同时,主借着巴黎圣母院的灾难引人反思教堂的意义何在?在上百年的演变过程中,是否还保有当初建堂的初心呢?
我更喜欢新教教堂的简约与亲切,天主教的教堂给我莫名的距离感和压抑感,那高高的塔尖有些高傲地俯视众生,让我浑身不自在。
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悲喜交加,危中有机。任何事都有两面性,悲伤之后是否有所收获就看你拥有怎样的视角去看待问题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