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秋冬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而忽略了夏季,殊不知每年七八月份,医院的心血管内科都异常“火爆”。
为啥夏季会这么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其实跟夏季的气温、白天太长有很大关系。
①夏天温度普遍在35℃以上,为了散热,体表血管扩张,从而体表的血液变多,而供应心脏大脑的血液减少,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②高温特别容易造成血液粘稠,引起血栓的发生。
③天气闷热,人容易情绪不稳定,导致神经紊乱致使心律失常。
④夏天昼长夜短,睡眠不足,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夏季本就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如果再不加以小心,做了下面5件事,将更容易导致病情发作。
1、突然回头
颈动脉狭窄、斑块,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元素之一,一旦颈动脉的斑块脱落,将会导致心梗、脑梗等威胁生命,所以夏季一定不要突然回头,而且一些需要突然发力的运动最好也不要做。
2、在空调房时间过长
气温变化是心脑血管的“劲敌”,如果夏天在空调房里时间太长,当除了空调房,大温差会导致血管急剧收缩或扩张,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通常建议夏季开空调不要时间太长,而且温度最好与室外温度相差8度左右,并不定期的开门窗改善室内空气。
3、饮食口味重、太油腻
夏天要避免吃太油腻、太咸的东西,以免血压血脂升高,饮食要以清淡为主,并且夏季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同时也要确保豆制品、瘦肉、鱼肉等的摄入,保证营养均衡。
4、太早晨练
一旦上了年纪,睡眠都比较少,很多中老年人在夏季四五点就开始出门晨练,但有研究表明,70%~80%的心脑血管病猝死发生在上午4~10点,这段时间被业内称为心脑血管病的“魔鬼时间”。
所以一定要避开这个晨练时间,而且高温天气最好减少不必要的外出。
5、很少喝水
夏季是血栓的高发季,一定要多喝水,避免血液粘稠,预防血栓的形成,人们常说每天八杯水,尤其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大概每天至少要喝2000毫升水,睡前或者起床后都要喝水。
总结
心脑血管疾病是影响人们健康的首要原因,而且发病率还处在上升的趋势,所以为了自己或家人的健康,一定不要忽视夏季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合理的饮食习惯,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