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刘家和汪家在朱元璋困难之际雪中送炭,得到了两百年的铁饭碗

刘家和汪家在朱元璋困难之际雪中送炭,得到了两百年的铁饭碗

作者: 无限江山 | 来源:发表于2025-10-17 10:50 被阅读0次

成化六年(1470年)十月,中都留守司正留守穆盛有罪免官。中都留守司隶属于中军都督府,下辖八卫一所,主要职责是防护皇陵。凤阳明皇陵内埋葬着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父母以及兄嫂,对于朝廷来说至关重要,所以正留守是正二品的高官。

结果没想到穆盛在凤阳“所为多不法”,通过帐下亲兵吴鉴收受贿赂,又包庇千户张玥以私忿杀人,被朝廷打入牢车送到京师进行三堂会审。最终刑部报上来称穆盛的罪行大多数都在大赦天下之前,唯有“监守自盗”之罪按律当斩。

明宪宗一面将其免官,一面追问当年是谁举荐穆盛打算一并问罪。吏部翻查档案后,告诉皇帝穆盛是在景泰年间升任正留守,举荐人是皇陵祠奉祀汪吉。“癸酉,升中都留守司署副留守事指挥同知穆盛为正留守,从奉祀汪吉等奏保也。”

不曾想皇帝一下子噎住了,迟疑了半天才表示穆盛罪有应得,汪家事先并不知情,不予追究。这汪家究竟什么来历,在大明皇帝面前也有这么大的面子?其实除了汪家,还有一户刘家,可谓是站在大明百姓巅峰的人物。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两家和大明开国太祖朱元璋的关系。

当年的一时善举

元顺帝至正四年(1344年)四月,一场瘟疫席卷了濠州(今安徽凤阳)太平乡孤村庄。六十四岁的老农民朱五四,五十九岁的妻子陈氏以及三十八岁的长子朱重四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先后去世。朱重四之妻王氏惊慌失措,带着儿子朱驴儿(朱文正)急急匆匆逃回娘家。

朱重八

当时年仅十七岁的朱重八,即日后的明太祖朱元璋,看着屋内的三具尸体不知所措。日后朱元璋功成名就之时,曾经在朱五四的忌日当天痛哭流涕,泣不成声。这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心情,恐怕大家都能够理解。“辛亥,仁祖忌日。上诣庙祭毕,退御便殿,泣下不止。起居注詹同侍侧,再三慰。上曰:‘往者吾父以是月六日亡,兄以九日亡,母以二十二日亡。一月之间,三丧相继。人生值此,其何以堪?终天之痛,念之罔极!’愈呜咽不胜,左右皆不能仰视。”

朱五四一共有四个儿子,除了长子和幼子以外,次子朱重六和第三子朱重七已经入赘他家。收到老父过世的讣报之后,兄弟二人赶回家中,还算送了母亲一程。然而此时的老朱家家徒四壁,根本无力安排三位至亲的丧事。

朱重八兄弟三人迫于无奈,只能向他们家的“田主”刘德开口,希望能够借一块地给他们安葬家人。但是在刘德看来,老朱家的主心骨都没有了,今后拿什么还?三兄弟碰了一鼻子灰,朱元璋日后做了皇帝还意不能平,在亲笔所写的皇陵碑文中对刘德进行了声讨:“田主德不我顾,呼叱昂昂,既不与地,邻里惆怅。”

朱重八

就在三兄弟走投无路之时,另一位地主刘继祖对老朱家伸出了援手。刘继祖之子刘英是朱元璋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他向母亲娄氏求情,劝说父亲刘继祖给了老朱家一块地,让他们得以安葬朱五四、陈氏和朱重四三人。虽说下葬之时“殡无棺椁,被体恶裳”,好歹不用抛尸乡野,对老朱家来说真是善莫大焉。

丧事办完之后,三兄弟各奔前程。老二重六留下来看家,老三重七回“娘家”,老四重八出家。但是问题又来了,元朝的寺庙不是想进就能进的,得花钱打点,朱重八哪来的钱?此时隔壁另一位小伙伴汪文站了出来,他的母亲汪氏出钱为老朱打点一切,把他送进了於皇寺(今凤阳龙兴寺)。“汪氏老母,为我筹量。遣子相送,备醴馨香。空门礼佛,出入僧房。”

大明百年铁饭碗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四月,衣锦还乡的朱元璋回到濠州,准备给父母改葬。然而犹豫了半天,朱元璋还是以“改葬恐泄山川灵气”的理由,只是在原墓之上“增土以培其封”。

其实想一想也知道,当初朱五四夫妻二人下葬时是什么样的惨状?朱元璋真的忍心挖开他们的坟墓,让自己身边的臣子都看见吗?朱元璋随即找来汪文和刘英叙旧,小伙伴多年未见,见面之后自然颇多感慨。而在启程返回建康(今江苏南京)之际,朱元璋再次找来汪文和刘英二人,请他们为自己看守陵墓。“戊寅,上将还建康,谒辞陵,召汪文、刘英谓曰:‘乡里亲戚爱厚者,惟足下二人。先世陵墓所在,吾岂敢忘?但国家事重,不得不归耳。公等善为我守视。’仍赐英、文等绮帛、米粟,曰:‘此以报夙昔相念之德也。’”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当天即追尊老爹朱五四为淳皇帝,庙号仁祖,母亲陈氏为淳皇后。而二人所在的坟园也被更名为英陵。洪武二年(1369年)五月,朱元璋将英陵正式赐名为皇陵。

朱重八

洪武七年(1374年)六月,朱元璋又下旨设立皇陵祠祭署,命汪文为署令,刘英为署丞,专典祀事。不但如此,二人的子孙后代还可以世袭此职。换句话说,只要明朝不灭亡,汪家和刘家就有了一份百年铁饭碗。

相关文章

  • 唯读有你接龙(1)|特么的藏宝图

    古州城内有两大百年世家,一为人丁稀少的陆家,一为家大业大的刘家。三百年前,陆刘两家是亲密无间的姻亲世家;三百年后,...

  • 妹妹的变化

    在我们汪家和丁家里,只有我汪家的小丫丫变化最大,因为我看着妹妹一点一点长大的。 ...

  • 隔壁的小狗

    我们家和邻居家只有两门的距离,我始终无法跨越。直到那一天—— “汪!汪汪……”正在我遐想之际,一阵清澈透亮的...

  • 《地久天长》:两个家庭的悲欢与交融

    刘耀军一家和沈英明一家多年来关系非常好,两家人走得很亲近。但天有不测风云,刘家小孩刘星在和沈家的小孩沈浩玩耍的过程...

  • 96|汪太太做媒

    刘东方的妹妹是汪处厚的拜门学生,也不时到师母家来谈谈。刘东方有一次托汪太太为妹妹做媒。做媒和做母亲是女人的两个基本...

  • 江南行第四天。

    首先我们来到了南浔古镇。我们分别参观了排名第一富的刘氏家和第二富的张家。 我们来到了刘家赏荷花的地方,这个荷花池耗...

  • 三支御笔――(1)

    “朱家文庙两千八,才子风流四大家。”有人这样写诗。 元朝灭亡,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定国号为大明。 登基后的朱元璋自知...

  • 三支御笔(一)

    “朱家文庙两千八,才子风流四大家。”有人这样写诗。 元朝灭亡,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定国号为大明。 登基后的朱元璋自知...

  • 中国古代十大预言,刘伯温的一首《烧饼歌》竟能预知前后五百年

    刘伯温,单名基,字伯温,元末明初政治家,军事家,风水玄家集大成者,号称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他在帮朱元璋打下明朝...

  • 旅游第四天

    今天我们先来到了富有刘家和张家,去刘家参观了美丽的荷花,满堂的荷花美丽极了,谁知想,这美丽的景色是耗费了40年之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刘家和汪家在朱元璋困难之际雪中送炭,得到了两百年的铁饭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xkats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