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如今巨大的社会压力,快节奏的社会生活,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迫于压力将大部分时间投入进工作中。最年轻一代的职场人,想在社会上交几个朋友的愿望似乎成了奢望,社交圈也变得越来越窄。甚至很多年轻人在生活上都处于无社交状态,这样职场中的同事关系就成了他们社交关系的核心了。
事实上,大部分人整个人生的社交圈也就围绕着亲朋好友和职场同事这两大块。和亲朋好友相处时,我们的态度可以相对放松随意些。因为这些亲朋好友都是很熟悉我们的人,他们在发现我们的失误或错误时,对我们有较高的容忍度。但职场社交不一样,进入职场的首要目的是获取利益。职场社交是维护职场利益的而产生的工具,两种社交方式的出发点是不同的。职场社交涉及到每个职工的利益,职工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自己或他人的利益,所以职场社交也是非常的敏感、脆弱地。
很多刚进入职场的小年轻经常会犯一个错误,将同事之间的友好关系摆在职场的第一位。在他们看来,维持同事之间的关系是最重要的,是保证自己可以在一家公司或企业生存的基础。为了维持和睦的同事关系,他们不惜为公司、为同事做出额外付出,甚至以牺牲自己个人利益为代价去维系同事关系。在刚刚进入公司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们会受到同事们的欢迎,经常成为同事们的话题中心。当同事之间接触久了之后,新同事的长期付出会成为同事眼中容易获得的惯性物品,新同事的自我牺牲价值降低。到了这种状况,一旦同事之间出现利益方面的冲突,昨天还勾肩搭背的同事立马能扯出一地鸡毛。比如:在领导面前打对方的小报告,拉帮结派舆论某某,背后散布对方个人隐私、谣言,中伤他人。面对个人利益方面的划分,每个人都有为自己争取的权利。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很多冲突,出现明枪暗箭也就在所难免了。
利益至上---- 同事交往的原则
很多年轻人在见过一些职场的纷争后,会因为觉得集体环境不好而选择离职,这种做法其实是很不理智的。在一个拥有良好氛围的公司工作,当然是一件感觉很好的事情。但在职场中,这种公司都属于凤毛麟角的存在。除非下一份工作真的很适合你或者能够给你更好的待遇,否则真的不建议因为同事之间的关系而选择离职。职场本就是一个名利场,在面对利益划分时,同事之间能和和气气相处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争争吵吵才是大多数公司的真实写照,选择下一个不一定比现在更好。而且,同事之间的利益矛盾和社交矛盾,是完全可以解决和控制的。
员工利益的划分完全是按照公司各项规章奖惩制度执行的,比较难处理的是个人利益的划分。中国自古推崇“孔融让梨”的谦让传统,有很多人将这种传统认知带到现代职场,以获取他人的好感。而这种无原则的谦让,只会让同事与同事之间利益划分界限更加模糊。一方拼尽全力的讨好,一方毫无节制的索取。长此已久,付出者心生怨恨,索取者不知感恩,胃口变得更大。积累到一定程度,双方的矛盾会在某一个时间点集中爆发,给双方都会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
其实,这种伤害与矛盾我们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在日常工作与同事交流中,我们要建立个人争取利益的原则。明确自己什么样的利益必须去争取,什么样的利益可以舍弃。在和同事之间出现利益冲突时,是选择去正面协调还是选择牺牲个人利益满足他人,以维护同事之间的关系。或者,期待下次面对同样地事情时,同事能够回馈谦让自己。职场是利益场无疑,获取利益是大多数人的根本目的。进入职场中人员素质的参吃不齐是不可避免的现状,我们完全没办法保证今天为别人牺牲,他人明天也会为我们谦让。这种现象就造成我们的个人利益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在面对利益冲突时,与同事正面协调才是最理智的。即使因此发生争吵也是值得的,我们可以在这次争吵中增加双方的了解,试探出双方的底线。千万不要选择逃避和谦让,逃避所带来的坏处,除了拱手想让的利益外,还有对自己人格的贬低。
除了个人利益原则外,同事之间的交往还要注意亲近程度、认知偏见和交流态度。过近的同事关系,必定是有一方处于人格依赖状态。依赖型人格的人,在时间的催化作用下,会潜意识地觉得和自己走得很近的人特别安全可靠。他们常常将自己对工作的看法,还有个人隐私讲给亲近的同事听。而这种做法的结果就是,在以后的某天和走得近的同事发生矛盾时,个人隐私类的消息满天飞。又或者,前脚在和同事谈谈心,后脚就因为同事在背后打小报告就被公司开除了。当然,和同事保持疏远的距离也是不行的。与同事之间保持疏离的关系,我们很可能会遭到大部分同事的排斥。公司一旦有什么新的信息和资讯,我们可能无法及时了解,会影响工作的完成度、个人的晋升和个人绩效。所以在同事交往亲近程度方面,我们要学会保持适中的距离。既不疏离又不过度亲近,这样的我们才能在复杂的职场中更好的保护自己。
随着同事之间相处的时间慢慢变长,我们会慢慢了解到每个同事的性格特点、能力范围以及个人长处和缺点。在这些同事之中,我们会遇到特别讨厌的人,当然也可能遇到特别欣赏的人。在面对欣赏的人时,我们都有想去接近的欲望。在面对讨厌的人时,大多数人会表现出特别嫌弃的样子,这是人性喜同好恶的本能。但我们在进入职场后,是有必要去克服这种本能的。因为我们的欣赏和喜欢是主观的感性知觉,是不具客观性的。我们欣赏的一个人,有可能是因为他们与我们有相同的想法,或者有相同的行为。而讨厌一个人,除了真是作风不正的人外,大部分可能是因为与我们的想法或做法不同,甚至截然相反。所以,在进入职场后,我们要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客观冷静地评价和判定每段同事关系。
我们对待同事主观的偏见会影响我们对待他们的态度,在接收到我们的态度的同时,他们也会给予同样的反馈。面对讨厌的人摆出嫌弃的表情时,同事也不会给我们好脸色看。这种认知的偏差,最终只会造成同事关系破裂。面对欣赏的同事我们所暴露出来的需求感,会影响同事的自我评价,进而造成同事交往关系的不平等。而且,在职场中给人摆脸色是特别没礼貌的事情。过于谄媚与他人,也是非常轻浮的行为。不管是摆脸色还是谄媚,这些态度做法都是极其惹人讨厌的。
几乎没有人进入职场只是为了交朋友的,大多数人都是奔着利益而去,也有极少数人为了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所以在处理职场关系时,我们永远要将利益放在第一位置,再者就是控制同事之间的交往远近程度和交往对象的认知和态度。还有,永远不要将同事关系和朋友关系两个概念混合在一起。职场第一准则,利益永远排在第一位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