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传统的磨合,
不是选择退后几步去迎合,
而是想办法让学生能够真的生成有效的学科知识
~~陈蕾
本周三的学区共同体,我开了一节课《百分数的意义》,开完后,台下听课的老师给了很高的评价,有的老师说:“原来,信息技术可以跟课堂结合得这么好。”通过听课老师们的评价我想这次共同体让教师们感受到信息技术课堂魅力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但我知道,这节课有些环节还没有达到以生为本。
这节课内容包含百分数的读写、意义、作用和区别。重点是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如何让学生理解百分数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倍比关系呢?我通过三个活动来达成教学目标:1.学生课前收集百分数,并用文字或者图形来表示自己理解的百分数的含义。我将意义描述正确的学生的作品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教师的问题:同学们课前还收集了许多百分数,看,这是谁的?请你读一读;
图1:展示作品,发现共同
2.学生根据展示的不同的百分数的意义发现同一性,获得百分数的抽象概念: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教师的问题:①大家来比较看看,你发现它们表示的含义有什么共同点,请你用一句话表述出来。②刚才同学们都提到一个数,另一个数,那这一个数、另一个数在哪啊,你能上来圈一圈吗?③同学们现在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收集的百分数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图2:数形结合,拓展理解
3.通过图形表示的百分数来进一步理解当表示部分与整体关系时,百分数不能超过100%,表示独立两个量的关系时百分数可以超过100%。教师的问题:①接下来看看用图形表示的百分数,你明白它们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吗?(图2)②你们觉得这瓶饮料果汁含量最多能达到百分之几呢?③你收集的百分数当中也有像这样不能超过百分之百的情况的吗?④110%表示什么意思?⑤为什么这里的百分数可以超过100%,而前面的最大只能是100%呢?
大约15分钟时间一共提了9个问题,可见这部分教学还是比较零散碎片化的。这样就造成较弱的学生的思考时间不足,还没得出结果,教师就已经让举手的优生回答了。久而久之,在课堂上就养成了不思考等答案的习惯;还有就是问题较浅,学生没有深度思考。师姐陈蕾老师在课后也一针见血的点出了这节课的问题,说还不如她在我班上听过的常态课。虽然我也知道这部分教学的问题,没有修改的原因一方面是想不出如何通过一个大活动来实现这部分的教学目标,更多的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这是一节公开展示课,时间紧任务重,课的后半部分已经足够展示出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了,前面部分就做出一些让步,按教师们比较习惯的,又好掌控课堂的一问一答式的方法进行教学,算是一种过渡性的课堂。我应该更努力的去思考设计更有效的活动去促进学生生成有效的知识,而不是向传统妥协,回到老路。
如何修改呢?问题最多的是第三个活动,这个活动基本都是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什么情况下百分数不能超过100%,什么情况下可以超过100%。
图3:修改后的活动3
问题修改为“比较图1和2中的两个百分数,你有什么发现?这两个百分数可以交换位置吗?为什么?”学生前面接触的都是小于100%的百分数,因此这里通过比较不难发现一个是比100%小的另一个比100%大;通过“这两个百分数的位置是否可以交换?”这一问题,激发学生去辨析“果汁含量是110%,爸爸身高是小明身高的76%”这样的百分数表示是否合理。学生将理由写下来,并在小组中进行交流。通过全员性的互动交流,实现这部分的教学目标。
与修改前比较,这部分的问题少了,把时间主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一问一答少了,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写下自己的思考,全员都参与交流,结论在每个小组中产生,而不是由几个优生口中说出。
课堂教学变革之路总是不会那么一帆风顺的,我要坚信自己选择的变革之路,大胆坚定的走下去,用更好的设计,更精彩的课堂把这条路走得越来越宽敞明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