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快乐心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31期“食”专题活动。】
武汉的早点丰富多彩,数不胜数,可以一周不重样。
1、热干面
家喻户晓,人人最爱的就是热干面。武汉的热干面那叫一个香。它的香源于芝麻酱的醇香,软软糯糯。武汉的热干面那个面叫一个劲道。担面是最重要的一环。面不能煮得太短,短了就硬邦邦。也不可煮得太长,不然它就软软的失去嚼劲。适可而止,掌握分寸,用在它身上确实恰如其分。
拿个漏勺在滚烫的沸水里摇晃几下,让担好的面加热过水。顺手哗啦一点水进碗里。店家那个添加佐料的手法也是快准狠。呼啦啦,一溜烟地蜻蜓点水功夫,芝麻酱、胡椒、味精、葱花齐活。“要辣椒油不?,醋您自个在桌台加。”
店铺里有个小条桌,上面放着各类辅助添加的食盒。有香菜、炒黄豆、陈醋、辣椒油、泡萝卜皮、酸包菜等等。还有免费豆浆随意打。
五元一碗的热干面,让你吃得物有所值,回味无穷。
武汉人过早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喜欢端着碗,边走边吃。这是一个快节奏的城市。站在公交站台,夹着面用嘴一豁,呼啦一挑面就滑落进了喉咙。搅上几下,一碗面连着芝麻酱沾得干干净净。特别是冬天,那个飘香还有饱腹感在车上都可以慢慢地反刍咀嚼。
有时,那个带上车里继续吃面的,那个香让来不及吃早餐的人更是饥饿难耐。肚子最不经扛,受不了诱惑,会咕噜咕噜地叫着。
2、四季美的汤包
汤包顾名思义是带汤汁的,而且很烫。汤包是有闲时的人慢慢坐下来吃。上班族基本选择经济实惠又能快速解决的热干面。
汤包需要等。一笼汤包只有六个。要十几元。老板说得等个八分钟。站队的人多半是老头老太,不着急。
汤包需拿味碟沾着醋、姜丝、还有甜酱。还要拿一汤勺接住。小口慢慢呲溜吮吸一下汤汁,然后沾着味碟边沾边吃。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汤包得慢条斯文去品味。
3、豆浆油条杂面窝
虽然油炸食物不能长期吃。但油条搭配着热气腾腾的豆浆,咬一口油条,喝一口豆浆。或是把油条沾一下豆浆再咬一口。那豆浆的香附着油条的焦脆混合,让香味直入味蕾,又解了油腻。吃起来叫一个过瘾。
炸面窝,有苕面窝,有米浆面窝。苕面窝就是红薯切成小丁块,混着米面粉浆一起,放在油锅里炸,这个有点费时间。米浆加一点葱花,加食盐搅拌均匀,放进一个中间凸起的专业炸面窝大勺里。放进油锅,炸至金黄。香喷喷的焦脆面窝咬在嘴里那叫一个香香。但这个只能偶尔吃一下,高油高热量对身体还是有负担的。
4、凉面
春季过后,武汉的火炉之夏,人的食欲也慢慢减退,吃啥都不香。有一种面却吃起来有食欲。那就是凉面。凉面是啥呢?
凉面的面跟热干面一样需要先放水里担,这个凉面的面是细细的面。担好的面要摊凉,切一些黄瓜丝、红萝卜丝、加焯水后的豆芽、淋香醋、芝麻酱、胡椒味精、加点生抽,搅拌均匀。既有面的软糯,又有蔬菜的解腻爽脆,吃起来很开味,不失为夏天里早餐的首选。
5、鱼糊汤粉
这个是我比较喜欢的一样早点。碗底放入煮好的米粉,浇上鱼糊汤,撒葱花、辣萝卜丁、虾皮等。经典搭配是油条,蘸汤食用。 鱼糊汤粉里是浓浓的胡椒味,因为要压制鱼的腥味。冬天吃得额头冒汗,既保暖又营养。
6、老通城的豆皮
说到豆皮,我们不得不骄傲地炫耀一下。曾经毛爷爷他老人家横渡长江时就来吃过我们老通城武汉的豆皮。
豆皮里面有一味笋丁最开胃。鸡蛋的金黄亮泽、糯米的软粘、还有干子丁笋丁搭配一起的香泽脆爽,撒上葱花点缀,秀色充盈着感官,吃着满嘴油而不腻,回甘浓郁。
7、小龙虾
蒜蓉小龙虾
我本人比较偏爱蒜蓉小龙虾,也自己尝试做过。
先将小龙虾刷洗干净,去掉虾线,去掉虾头部的黑色部分保留虾黄,去掉腮。大蒜用绞肉机打碎。
热锅倒油,放入姜片爆香,然后加入一半的蒜末和少许咖喱粉,炒至蒜微微变黄。接着倒入小龙虾,再加入另一半的蒜末翻炒。
虾炒至变红后,倒入一听啤酒,加水和虾持平。调味时加入一勺盐、两勺糖、一勺鸡精或鸡粉,尝尝味道不够再添盐。中火开盖炖七八分钟,收汁至浓稠即可。
虾和蒜的比例是3:1,按照这个比例来确定虾和蒜的重量。
蒜蓉小龙虾主要是蒜香味融入甜汁,虾肉紧实,鲜美沁在口齿,蒜香回荡肠胃。搭配啤酒,那叫一个爽。
麻辣小龙虾
我因为吃不得辣。就不说麻辣小龙虾的制作方式了,就说说吃货的吃相。一群年轻人,一人戴一双一次性手套,先掰下钳子,然后深深一口吮吸,吮吸着麻辣汤汁,那个声音真的叫响亮清脆,绝妙得让人止步。然后,剥虾壳,沾汤汁。香辣、麻口,吃得嘴巴没了知觉,越吃越想吃。
武汉人重口味,既能吃干红椒的辣,又能吃花椒的麻。大排档夜市,小龙虾是年轻人的最爱。
武汉的老字号有四季美、德华楼、老通城、三镇民生甜食馆、蔡林记、新农牛骨头面馆、户部巷等。
不光是早餐小吃,我们还有经典特色的周黑鸭、精武鸭脖、汪玉霞糕点、冠生园、藕汤印象、大中华酒楼等。
武汉是吃货城,武汉人爱吃美食,武汉人豪爽,武汉人有话就说。武汉的网红“蒜鸟”标准武汉方言,回荡在繁华的江汉路步行街,“算了”就代表了武汉人的洒脱,不记仇的个性。
民以食为天地立心。可以追溯到秦朝末年,当时有个叫郦食其的书生,他通过智取陈留,帮助刘邦稳固了根据地。在刘邦和项羽的争霸中,郦食其提出“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的观点,建议刘邦固守敖仓,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个典故不仅展示了郦食其的智慧,也深刻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民以食为天。这不仅是对百姓生活的关注,更是对国家长治久安的深刻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