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放学时,偶遇一个孩子的爸妈都来学校接孩子。
这个孩子平时作业托管,爸妈工作忙,没时间接小孩。像这种能一起出现接小孩,实属异常。
与他们聊了两句,爸妈脸上现出焦虑:"今天她的语文老师说她这次听写错了好多,基础知识不扎实,古诗默写也没有全写对,平时默写可能是抄的,我们来看看!"
正说着,匆忙中孩子出来了。看那丫头,两眼红肿,梨花带雨,好不伤心!爸妈把孩子拉到一旁,问怎么回事?
原来,他俩这么匆忙,约好一起来接孩子,只是因为一次听写错多了,想知道什么原因。
据说那丫头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这次偶遇一次差等生的经历,听写不会时内心本就漰溃,老师直接私信家长,从没有过这类短信的父母焦虑、不安。他们收到短信后一定有过自责,忧虑今后怎么办。老师的一条短信无异于在他们平静的河水中扔了一块石头,落水的瞬间炸开了花。
我很困惑他们没有直面孩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老师与父母都用行为让孩子意识到似乎问题很严重。孩子的天塌了,敏感又脆弱的心碎得四分五裂,只能隐忍地哭。父母自责后又信誓旦旦地打算以后抓下孩子学习。
不找出根源,孩子的学习永远都是被动的,机械的。
2.
有人说学习是一场马拉松长跑,拼的是耐力。其实学习就是每个人要走的路,马拉松至少有终点,学习却没有终点。一路上,会遇到很多沟沟坎坎,若不能让孩子学会如何扫除障碍,大人的焦虑只会给小孩带来不安,甚至是恐惧。
现在有些学校的小学生比高中生都要紧张,几乎天天都在考试,成绩直接往班群发,大多孩子回去后都会遭到父母的责骂,有的甚至打得很厉害。孩子恐惧却又不知道怎么办?
每个学生学习能力不一样,薄弱点也不相同,不能找准病因,有针对性地训练,只会让孩子对学习感到厌恶,学生生涯毫无兴趣,就好像启动的一辆车,没有动力源头,车子就行不远,学习处于担惊受怕的状态,孩子们学习的动力又在哪呢?
学习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叫醒孩子自身的内省力,孩子自会发力,借力,调整,再去发力,一味地将转动的皮带绷得紧紧地,最终就会断裂。
叫醒孩子内省力前,首先要教孩子学会分析问题,再去有针对性地训练。
学习本就是一个不断遇见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才是真正意义的成长,而不是一味地机械地死记知识。更不是每一次本子上试卷上的红勾,老师开心,家长心里也喜,孩子才松了一口气,也许在心里说:"唉,他们终于都满意了!"
孩子的学习似乎成为了迎合大人心理,看大人脸色而战战兢兢,考试考好了第一反应是"幸好在90分以上,不然就要被老师罚抄了",而不是探讨扣分点的原因。考不好或是班群上作业不好名单中有自己,首先担心的是爸妈会说我的。而不是思索扣分的题究竟什么原因错误,再从错题中找出自己薄弱环节的规律。看吧,孩子多会察颜观色!
家校之间的沟通应是帮助孩子正视自己的问题,想对策解决问题,孩子就会一次次蜕变,并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有敢于挑战更难知识的勇气。
网友评论
应一些家长的要求,我们正在尝试做一个共创式的【家长写作社群】,通过写作记录孩子的成长故事,写自己在教育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分析,写自己的教育理念,写与教育相关的任何事情。通过写作让孩子的成长有迹可寻,让家长自己在教育方面的认知成长有迹可寻,最终让整个家庭的成长有迹可寻。
详情可阅读:https://www.jianshu.com/p/f7ca2f9dd2b3
如果您有兴趣,希望能和您一起共创这个社群,期待您的参与!
微信号:qq378558645,加微信备注“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