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综艺《奇葩说》第七季,其中第八期的辩题是:下班后的工作消息该不该回?当所有辩手辩论完之后,导师们讲述自己的观点,由辩题延伸出关于人生的深刻话题,导师们的思想碰撞实在太精彩了,其中几位导师的观点也深深触动了我,所以想来写写自己的感受。
1 生活要平衡好实然与应然
这一季最有意思的是导师团队不仅继续邀请了经济学教授薛兆丰,还邀请了哲学教授刘擎。自古以来经济学和哲学的对立,在这一期两位导师的观点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又让屏幕前的我们振聋发聩,甚至感觉自己的思想也得到了升华。
实然与应然,都从属于哲学范畴。实然是指事情本来什么样子,应然指事情应该什么样子。
经济学派讲求实际,提倡我们应该认清现实,着眼当下,要明白所有的获得都是需要付出相应代价的。尽管我不太喜欢这种冷冰冰的观点,却也不得不承认:生活大多数时候确实是由一桩桩的等价交换组成的,说回到辩题就是如果想要获得高收入,就是需要牺牲点下班时间的。
而哲学派从人的角度出发,讲求人的能动性,提倡的是我们不仅只有效率,只有工作,还有一种叫做“理想”的东西,还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即使当下对不满意的实然不能做出改变,但我们至少可以保有批评和质疑的态度,而恰恰是这种批评和质疑的态度,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我们不能单一的说两派系的观点谁对谁错,生活的‘实然’教会我们劳动、计算、付出、获得,从而才能在这个世界上生存,而生活的‘应然’像灯塔,为我们前进提供方向,这种‘应然’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丰盈了我们的内在世界。所以‘实然’、‘应然’二者缺一不可。我们不仅要分清楚,还要平衡好二者,才能更好的生活。
『人不只是有效率,不只是能够当做成本、收益计算的符码,人是一个作为目的存在,而不仅仅是任何发展的工具。——刘擎』
2 培养一些自己的小原则,找到对生活的掌控感
生活大多数时候是失控的,这是被称为‘人间清醒’的导师李诞说的。结合刚刚过去的魔幻的2020,相信我们大多数人都接受了这个现实,人生确实是无常的,你无法预测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很可能就像电影《心灵奇旅》的主人公一样, 前一秒还在开心终于要实现梦想了,下一秒掉进了下水井,失去了生命。这是生活的‘实然’。
而如果我们能培养一些自己的小原则,在无常的生活中找到一点小小的掌控感, 这会让我们生活的很幸福。这也是我们的‘人间清醒’李诞所说,虽然被他自谦为这是茶水间说的话,但确很触动我。
掌控感这种东西,我们太需要了,现实中太多事情超出我们的预期,例如:好不容易熬夜赶完的设计方案,得不到领导的认可;刚刚准备好的材料,被通知会议取消了;生活中眼看快要凑够房子首付了,因为新出台限购政策买房又要延后了;原本定好的出游计划,因天气原因被告知航班取消了......太多的不受控,让我们心里总是郁积了一大滩的无奈和无力感,这就需要寻求一点点掌控感来平衡。
为什么有很多人喜欢健身?我想一方面是健身确实让我们身体更加舒适放松了,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身材的小小掌控感,可以给人带来满满的幸福感。
想到我工作中有个小原则是上班一般不会特别早到,基本是卡点。一方面我可以多睡一会儿,另一方面是认为到公司后的时间都不是属于我自己的,所以不早到让我对自己的时间多了点掌控感,甚至准点打卡的时候会有点莫名的开心。
希望我们都能培养些自己的小原则,找到掌控感。
3 生活就是照顾着眼前的苟且,也别忘了诗和远方
实然,就是现实,是眼前的苟且,而应然,是理想,也是诗和远方。
节目最后马东老师的总结,也十分精彩。下班后的工作消息该不该回呢?没有标准答案,真正的答案是耗子尾汁(好自为之)。
是呀,不论实然、应然,生活都是我们自己的,要自己去体验,去摸索,只有自己说了算,综艺或者电视节目只管负责诗和远方,而眼前的苟且只能我们自己照看。
愿我们这些普通人,都能照顾好眼前的苟且,又能偶尔诗和远方。
『我们要照顾着眼前的苟且,也别忘了诗和远方,我们最悲哀的是既不容于眼前的苟且,又忘了诗和远方。——马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