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6-13 星期四,小雨 ,18-22度,写作开始时间19:22
连续日更写作第55天,连续早打卡第48天,起床时间:7:15 昨上床:22:30睡觉时间:23:00
01不要改,不是写文章不修改,而是在禅写过程中,不做任何删改动作。这是为了在整个禅写过程中,不破坏专注力、不破坏心流体验。最近介绍的前面三大法则“不要停、不要想、不要改”,都 是在禅写过程中的要求,一旦开始写,就不要停下来,也不要思考,更不要修改,无论写得怎样,都继续写下去,直到时间到了或字数够了,完成本次写作任务。
02为什么提倡写过程中“不要改”呢?写写改改,无意识就会受到障碍停滞了。写是一种动作,改又是另外一种动作。禅写是一种无意识创作行为,而修改则是意识行为。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使用大脑区域也不相同。如果用一个形象的岗位比喻,写是一种创作行为,而改是一个编辑的行为。所以世界上存在两种“岗位”,就是要区分这两种行为。当然,作为一个作者,最终还是要需要自己修改自己文章的,这是很必要的事情,只是在禅写阶段,千万不要做这种“危险”动作。如果停下来修改,那将会是一个灾难。写写改改,你会发现越写越困难,甚至连挤出一个字都很困难。为什么?因为这样做把你潜意识之门关闭了。意识在工作的时候,就意味着谨慎分别判断计算,这是大脑系统2在工作,大脑系统1则会被大大抑制了(有兴趣可以阅读《思考,快与慢》这本书)。
03不要改,会遇到哪些情况呢?会有几种情况:
[if !supportLists]1)[endif]打错字,错别字;
[if !supportLists]2)[endif]写错词语,用词不当;
[if !supportLists]3)[endif]标点符号错误;
[if !supportLists]4)[endif]写出一句废话,毫无意义的话;
[if !supportLists]5)[endif]前不关联,或者逻辑有问题;
[if !supportLists]6)[endif]写跑题了,与主题无关;
[if !supportLists]7)[endif]模糊不确定,遇到想写但有忘记具体的引用句子或者例子;
[if !supportLists]8)[endif]写进去了陌生领域,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自己想删除;
[if !supportLists]9)[endif]其它情况。
遇到这些情况,怎么办呢?如果规定了写的过程中“不要改”,那么这样写出内容很会奇怪吧,到时修改起来会更麻烦?这就需要用到一些小技巧,做一些简单标注,最好的方法是用数字、字母、符号等,标注留在文字旁边,以方便回看时修改。另外,如果发生写错频率大,那要注意方面一下速度,同时调整一下呼吸,放松一些身体,同时觉照全身,当身心放松时,我们注意力会提升起来,然后写出连贯性更强、错误更少的文字。
至于如何留下记号,数字、字母、符号都可以。我自己个人习惯用几个符号,就是减号,加号,还有括号,问号,这几个符号在键盘同一块方位中,挨得比较近的,是24字母之外的键盘按键,如果输错了马上输入一个减号,方便自己知道这里是输错需要删减的地方,如果觉得自己表达还不够深入完整,可以输入加号,表示自己修改时候要增加内容,也可以用括号辅助,注明要增加什么内容,例如(+具体案例+)或者(+《道德经》相关原文准确引用+)”。而问号则表示有大脑有疑问还不够确定,需要进一步明确表达的地方。
小结如下:
(1)需要删减的内容后面用“-”快速标记,前后可用括号”()“辅助;
(2)需要增加的内容后面用“+”快速标记,前后可用括号”()“辅助;
(3)有疑问、模糊地方,用“?”快速标记,前后可用括号”()“辅助;
总结
禅写六大法则之“不要改”法则,是在写过程中“不要改”,是为了写后更好的“修改”。文章是一定要修改的,而且要认真修改。但是修改是用到“意识”最多,是大脑“系统2”为主导的工作。对于创作而已,是完全不同部位的大脑行为。所以为了平衡两种工作,让两种工作都发挥到极致,最好就是分开去训练。写作时极大地激发创作性大脑,修改是极大使用批评性大脑。这才是最佳解决之道。当然,当我们禅写训练到一定程度,一气呵成,写出不用修改的文章,也是存在这种可能的。写作道路其修远兮,我们需上下而求索。
今天学习了第三个法则,不要改,作者通过说明解释,使我相信不要改是非常有必要的,不改是为了保持心流状态,让潜意识继续创作,不让显意识进行创作,显意识创作是比不过潜意识创作的,这点要认识清楚,我发现我越来越喜欢禅写了,它让我对写作又有了重新认识,简直颠覆了我之前对写作的认知。这些方法与传统方法反其道而行,形成了一门独特的门派,特立独行,如一股清流,突引而出。希望通过学习禅写,能让我进入心流状态,弱化写作任务感,弱化自己的意志力,让自己潜意识去完成每天的任务,把显意识放到后面去,去修改完善文章。
写作完成时间20:02用时40分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