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44:信仰崛起(AD 200—600) |

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44:信仰崛起(AD 200—600) |

作者: 胡爸爸的通识课 | 来源:发表于2020-02-07 13:56 被阅读0次

今天我来到大英博物馆专门展示不列颠作为罗马行省时期文物的展厅,那个时期距今1700年。我的身边是各种各样的神灵,这位是战神玛尔斯,那是端着酒杯的酒神巴克斯,描绘在银盘上的潘神(希腊神话中的牧神,专门照顾牧人、猎人、农人以及住在乡野之人,擅长吹笛子和排箫)正吹着长笛……

这个用马赛克拼嵌的肖像,看上去像是又一位异教神灵(主流宗教如基督教、伊斯兰教将其他宗教都称为异教,佛教相对开明,但对其他宗教也有外道的称呼),这是一幅半身人像,大小相当于真人,画中人的胡子剃得很干净,金色的头发往后拢着,穿着束胸外衣,长袍裹住肩头。这是哪位神灵?画像透露了一个线索,那就是他头像后面的字母,那是两个希腊字母,χ和ρ,我立刻猜出了他的身份,因为这是希腊语中基督的头两个字母(希腊语中的基督:ΧΡΙΣΤΟΣ)。

亨顿圣玛丽马赛克拼嵌基督像(制作于公元4实际上),发现于英格兰多塞特郡一座罗马住宅

这是现有最早的基督像之一,它能保留下来真是一个奇迹,因为它既非来自东地中海的教堂,也非罗马的宫廷装饰,而是公元一世纪350年左右为英格兰多塞特郡一处乡村住宅制作的地板装饰。

近几期节目,我们探讨了一些伟大宗教如何在1700年前开始用人类形象表现神灵。而在基督教创立后的两到三个世纪里,没有人描绘基督的形象,这样的事基督徒连想都不会想。一方面是因为没有任何关于基督形象的线索,无从描绘,更重要的是,犹太人的传统强调精神和真理上的信仰,而不是从艺术形式上崇拜神。而今天,我们对世界各地的基督像已经司空见惯,古今对比,令人感慨。这个过程是如何转变的?或许是因为罗马人习惯于用雕塑、绘画、马赛克拼嵌等方式来表现他们的神灵,因此当他们将基督教作为国教后,决定将基督的形象描绘出来。这一决定,不仅跨出了神学上的一大步,也是欧洲艺术史的重要转折点。

这幅基督像制作于罗马统治不列颠的最后一个世纪,从很多方面来看,那都是一个黄金年代。物质丰裕,统治阶层能花大量钱财装饰自己的住宅,购买精美奢华的餐具。就在这幅基督像旁边,还陈列着许多银瓶、银勺,甚至银质胡椒瓶,我们在第40期节目介绍过它。这些物品表明,当时的社会能够接纳各种宗教,比如在萨福克郡发现的大银盘上,描绘了喝醉的酒神巴克斯与仙女一起跳舞,而同时出土的银勺上有着基督教的标记。异教的餐盘配上基督教的勺子,这很好的再现了当时的英国社会状况,在当时这不会让任何人感到不快。公元三至四世纪的不列颠,基督只是人们身边众多神灵中的一员。

地板装饰用到的主要是本地的建筑材料——黑色、红色和黄色的石子,用罗马人最伟大的建筑发明——水泥,将其固定在一起。当你走进房间,首先看到的是希腊神话英雄柏勒洛丰的图像,他骑着双翼飞马伯加索斯,斩杀了狮头、羊身、蟒蛇尾的怪兽喀迈拉。这种英雄除魔怪的图像在罗马世界非常流行。

在房间里的另一端,有另一幅图案。在古罗马更早些时期,这幅图案会是阿波罗和缪斯之子俄耳甫斯,他的竖琴声能压倒塞壬女妖的歌声;或者是广受欢迎的,象征着欢快与享乐的酒神巴克斯。但在这间屋里,却是基督。

柏勒洛丰与基督的搭配实际上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不协调,历史学家伊蒙-达菲对我们说:

“作为历史学家,最令我感兴趣的是异教神话故事传达出来的深刻含义,尤其是当它与基督像摆在一起时。英雄杀死怪兽,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这两者有什么隐含的关系?柏勒洛丰斩杀怪兽,代表着生命的光辉战胜黑暗的恶势力,这意味着基督死而复生,也是英雄的胜利。后来基督教也发展出了一系列英雄传说,比如圣乔治屠龙,天使长米迦勒大战恶魔等,其中都有受希腊英雄神话故事影响的痕迹。”

我很好奇,当年走过这个房间的人们,有多少人能意识到,他们正从一个充满世俗情调的神话世界走向另一个信仰的世界。每个人都能立刻认出充满活力的柏勒洛丰,却很难辨认出地板另一端那位有着安详面容的人是谁,因为极少有人见过耶稣的容貌。那么,在没有任何依据的情况下,你怎么描绘一位你没见过的神灵的相貌呢?这可真是个难题,我对当年那位领取任务的多赛特艺术家深表同情。

相比起来,描绘俄耳甫斯和巴克斯是比较容易的。根据神话中的描述,俄耳甫斯年轻、睿智,有艺术气质。而酒神巴克斯活力十足,充满性感魅力,随时准备着饮酒享乐。他俩还都有各自的标配物品,俄耳甫斯总拿着他的里拉琴,巴克斯则往往提着一串葡萄。基督有什么象征物呢?

在当时,很少有信徒愿意看到全能的耶稣与他的受难刑具十字架放在一起。耶稣曾告诉门徒,他是道路,是真理,是生命,但这些东西没法用具象表现出来。他也曾宣称自己是世界之光,但怎么用马赛克图案表现光芒呢?尤其是对我们这位不那么高明的艺术家来说,这真的挺难。最终,这位多赛特艺术家没有使用任何象征物,而是采用了本文开始时提到的希腊字母χ和ρ(读音是Chi和Rho)来表明基督的身份,并把这两个字母拼合成光环的样子,放在基督身后。这两个希腊字母的组合,正是罗马的君士坦丁大帝在公元313年转变了对基督教的态度后所采用的基督标志。

我们可以确认这些图案制作于此后40年,因为图像中基督和柏勒洛丰的发型正是公元350年当地流行的样式。公元312年的米尔维安大桥战役,令君士坦丁改变了对基督的态度,之后才可能有这样的地板出现。此前,没有一个别墅主人敢如此大胆地公开宣扬自己信仰基督,因为基督信仰此前一直是被禁止的。但现在一切都不同了。牛津大学教授埃弗利尔-卡迈隆解释道:

“据说在这次战役之前,君士坦丁在天空中看到了十字架,因而一反过去对基督教的迫害,转而信仰了基督。之后他始终赋予基督徒极大的特权,他给基督教的神职人员税收优惠,介入基督徒间的争端,拨款给基督教会,修建基督教堂。所有这些行动极大地推动了基督教的发展。”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多赛特的别墅主人才敢于向我们展示基督图像。图像上的基督目光坚毅有力,他所穿着的昂贵长袍和他那时髦的发型或许就是取材于别墅主人的形象。头后的符号表明了他的基督身份。此外还有另一个线索:艺术家在他头两侧各描绘了一个石榴。

了解希腊神话的访客一下就能联想到,这暗示着曾被冥王哈迪斯带到地府的美女珀耳塞福涅。她的母亲丰产女神德墨忒尔解救了她,让她重返人间。但由于哈迪斯让她吃了四粒石榴籽,因此每年她都要回到地府四个月,这就是人间的冬季。

泊尔塞福涅的神话是关于四季循环、死亡与重生、落入地府又重返光明世界的寓言故事。艺术家巧妙的用石榴这个意象将耶稣与异教中同样死而复生的神灵联系起来。

多塞特的基督像汇聚了古代世界的美好希望,而这也是人类普遍的愿望:死亡不是终结,只是宏大生命历程的一个节点,跨越死亡,将有更丰富的生活,更丰饶的收获等待着我们。

马赛克图案所在的房间是干嘛用的?在豪华的罗马别墅,铺设着美丽马赛克图案的房间通常是餐厅,但这间屋子似乎并不是。屋里没有地暖,而且朝北,就多塞特地区的气候而言,在这里用餐未免太冷了。通常,房间的墙壁更能说明它的用途,但这间屋子的墙壁早已消失。一种有趣的猜想是:鉴于基督像面朝东方,而图案与墙壁间的空间刚好可以摆放一个圣坛,或许这里是早期的家庭教堂。

大概你也想到了,今天没人会把基督画在地板上。罗马人也想到了,公元427年,罗马皇帝下诏,禁止用马赛克制作基督图像装饰地板,并下令毁掉一切业已存在于地板上的基督像。但禁令颁布时,不列颠已脱离了罗马的统治。多赛特的这座别墅很可能被主人废弃,因此地板完好地保存了下来。从整体而言,罗马人的撤离给不列颠带来了巨大的文化灾难,但就这幅基督像而言,倒是值得庆幸。

在信仰崛起这个专辑中,我们一直在追寻那些至今仍有巨大影响的宗教。下期节目,我们将要探寻一种已经消亡的信仰,以及一位被另一个席卷全球的宗教扫下神坛的神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44:信仰崛起(AD 200—600) |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zhu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