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朋友小溪家的女儿上三年级了,这次作文拿了优秀,老师说让上台她分享,她扭捏了半天,才勉强上台。
期中考试刚过,小溪询问老师女儿的考试情况,老师说孩子这次作文跑题,成绩没有达到优秀分。老师还分享了孩子在学校不喜欢表现自己的情况,例如上课很少举手回答问题,还有广播操比赛让她带头喊口号,她竟然哭着说不要参加。
朋友小溪就很意外,他女儿在周末是上了舞蹈课和模特课的,平时外出走秀和舞蹈都很有自信,参加活动非常积极。在活动上展现自己的风采,被很多观众夸赞。怎么会到了学校之后就成了那个不爱说话,不爱分享的同学了呢?
朋友小溪焦虑到晚上睡不着觉。她想不清楚原因,担心活泼外向的女儿成为自卑的女孩儿。小溪我俩的关系比较要好。她就来和我诉说这种情况。刚好我自己上学的时候,这种经历和她女儿一样。
我小学的时候学习就很好,周围人都会从各个方面说你,让你别当出头鸟。成绩考了100分会被别人说“装得真好”,穿了裙子会被别人说“土鸟变凤凰”。特别是跟自己同性别的女生说话更是难听,在高中时候因为胸大被别人叫“大胸妹”,前面的男生都来奚落我“真凶(胸)啊”。那时候没地方诉说,只有逃避问题,在高一下学期分文理科班的时候,我毅然决然选择了自己并不擅长的理科班,远离了女生扎堆的是非群体。我也不断地自我安慰“有理走遍天下”嘛,选理准没错。
我理解小溪女儿的处境,甚至可以和她共情。我懂得她是担心自己站到讲台的时候,会被别人议论。她看到过这样被嘲讽的场景:当别人站上讲台的时候,她听到过同桌,还有其他同学对台上同学的议论,所以导致她不愿意上去成为那个被别人奚落的对象。
小溪女儿比一般的孩子要早熟,而且在舞蹈班和模特班里的同学,跟她做的事都是一样的,也不会怎么议论她。而在学校的大集体中,优秀的她是闪闪发光的存在。她担心上去了别人说她显摆。
还有去年在那次广播体操比赛活动的影响,因为作为班级喊口号的她,在比赛时没有发挥好,声音没有出来,比赛结束没有拿到名次。老师在班里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直接说她:没有想到平时大胆活泼的,竟然连口号都喊不出来。她在意老师的话,放学的时候泪流满面地哭诉比赛没有拿到名次。
我对小溪说,因为老师给她了人物设定,没有达到预期,老师的想法不错,但是谈话形式错了。这其实在暗中已经伤害了孩子的积极性,所以孩子就逃避问题,不愿再参加活动。如果老师当时是把她叫到办公室,单独说,并且一边批评一边鼓励下次会更好,孩子就可以越来越勇敢。因为受到了老师不好的评价,所以她从此不愿意做喊口号的人。其实在无形中表现出孩子的逆商不够。生活中也适当地让她听一些批评或者不好的评价,并且能够欣然接受并改变。
我告诉小溪,如果女儿不愿意,没必要去让她非要表现自己,有些学习优秀的同学不一定积极回答问题。我们应做的是该努力学习就努力学习,不用自卑,做自己想做的,不用在意谁的眼光。只要自己把该学的学到了,表不表现又关她们什么事呢?在班里就把那些人说的话当空气。根据她自愿,如果不想做就不要强迫她去做。
哪一次真的想展现自己的实力了,就大大方方的站上去,或者讲台或者舞台,下来只要有人嘲讽,就方面跟那个人吵一架:我就表现咋了?吃你家饭了?喝你家水了?站你家地球了?有本事你也来一段,没本事就不要乱咬人!因为有些虚张声势的人就爱挑软柿子捏,以这样的形式树立一个人人不可欺负的形象,下次估计没人敢惹孩子。
眼下该怎么补救孩子逃避问题呢?应该给孩子引导:老师也会犯错,老师出发点是好的,但做法错了,孩子和老师一样,出错很正常,下次改正就是了。还是要给她足够的爱,让她内心强大起来。让她多花时间用在自身成长上面,比如练习舞蹈走秀或者画画。
希望小溪能够陪伴女儿共同成长,我们都在当妈的路上一直探索前行。愿我们都能和孩子共情,理解她的想法和感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