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又收获了许多新的感悟,不知怎么的,最近总是频繁出现这样的「高光」时刻,就像一个个小惊喜、小礼物,让人心生喜悦。
1
因为一直是万茜万老板的铁粉,最近一直在追《乘风破浪的姐姐》这档节目,没想到许飞的淘汰会给我带来这么大的启发,对「爱」的理解发生了改变,或者说进化。
飞飞淘汰之后在车里说,「得到的比失去的多太多了,让那么多我不认识的姐姐,给了我那么多的爱,超乎我的想象...」,其实刚听到并没有太大感想,但可能有些话会默默在脑海中发酵,今天下班的时候脑海中又忽然冒出这句话,忽然就发觉自己原本对「爱」的理解是那么狭隘,那么不懂得知足和感恩。它让我意识到自己原本对他人给予的「爱」,容易在无意识间给它套上一层要求,要求这个「爱」不能变质,需要长长久久的保质期,否则就觉得它并不真实,不足挂齿等等类似于这样的感觉。
但现在我觉得,「爱」就像是储备,像是游戏里的「补血」,三国杀里的「桃」,在那个场域里,那一个临时组建的群体里,大家也许不会每个人都成为彼此生命中的驻客,但给予彼此的善意、支持、鼓励,都是一种情感自然的流动,都是「爱」,在此刻真实地滋养着彼此,成为成长道路上添砖加瓦的力量,这难道不该被珍惜和感恩吗?
2
另一个「高光」点现在想来其实也与此相通,是另一位姐姐朱婧汐在离开后写的微博下方,第一条评论给我带来的震撼,by松松:
属于我们曾经的一场恋爱
mygod,没有想到可以这样形容,但又觉得如此温暖又准确!没错,每个人在集体生活中,首先就得接纳自己是集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目标是一群人走得更远,而不是自己走得更快,所以即使彼此还比较陌生,但因为信任,而且是这样长时间0距离的相处,最佳策略就是坦诚相见,真诚的付出,让这份「爱」流转起来,逐渐「看见」彼此,触摸到真心,即使是一群姐姐之间,其实也像谈恋爱那样情绪饱满,时刻有惊喜和感动。
这让我更坚定,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打开自己,让感受、情绪畅通无阻地在彼此之间流动,是多么重要而又美妙的事。
3
最后一个是来自于昨天听得到「一万小时计划」之古典老师的直播,没有上面那么感性,而是偏理性认知的启发。
古典老师说,一个人的能力可能会越来越没那么重要,更多的是要看你做成了什么事儿。一开始听起来感觉是偏结果导向,后面的补充说明让我越来越明白其中的含义。他其实是说,原来我们更多强调的是,你学习了什么技能,你在某个项目上达到什么级别,比如你说你计算机几级,钢琴几级,书法比赛拿了什么奖等等,用古典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很学生化的思维。而将来的社会越来越需要的是设定一个目标之后,能够想方设法去靠近,去完成目标的人,如果企业招人更想要听到的是,你带领多少人完成了一个什么项目这样的句式,即使是一件很小的事。这也就意味着,一个人不一定需要自己去做所有的事,但他一定要懂得围绕目标,找到所需之资源,自己绘制到达目的地的地图。
之前听罗胖的跨年演讲,看到冯唐的新书《成事》的时候,都没有特别的感触,直到听了古典老师的这场讲座才有点恍然大悟,串联起来的感觉。
还让我联想到我的好朋友Vicky,她年初发起了一个小小读书会View & Hope,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四期,这就像一个最小版本的「mvp」,她通过动员身边的同学、朋友、同事,宣传读书会的理念、形式,以及打磨内容、制作PPT等等,这其中涉及各种能力,最终在一群人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即使规模再小,仍然是成了一件事儿。
这些思考让我意识到,自己以往真的没有把更多注意力放在「成事儿」上,而是放在零零碎碎的技能上,但是如果想要实现自己原来希望的那样,为他人、为社会创造价值,那就必须像古典老师说的,把思维重心挪到怎样去设定目标、确定方案、完成目标上去,自己有能力做很多事当然是很棒的,但要记得一定要为一个远大的目标而服务。
最后引用一句古典老师课上分享的话:
A good life is one inspired by love and guided by knowledge.
而不是倒过来。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