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其实最善于养生。我们信服的儒释道人生哲学,让每一个中国人,在什么处境都能够找得到自己人生真义,而不至于蹉跎徬惶。
得意之时,以儒家思想为指南,张扬个性,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举躬尽粹,死而后已。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失意之时,拿老庄哲学为法宝,退隐山林,无为清静,得逍遥时且逍遥。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因之,聪明的中国人什么时候,什么状况下都有依托,都不会尴尬。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很洒脱自如。进则意气风发,气宇轩昂;退则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很有气质,非常潇洒。
这样的背景下,历史上那些符合中国人这种审美的文人墨客就十分受人待见。最为有名的,如陶渊明、李白、苏轼、汤显祖等都倍受世人庞爱。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从陶渊明始,中国人,特别是中国文人,便日见潇洒起来。世俗之人,一旦回归自然,便变得十分可爱。物我两忘,天人合一,是中国人美学追求的极致。
后来的李白、苏轼乃至汤显祖等后世著名诗人都或多或少受到陶渊明的影响,并且更加发扬光大。起伏多变的人生历程,也炼就了他们开朗豁达,不屈洒脱的性格。
“举杯邀明月,对人成三人。”空旷寂寥中,诗人是如此的孤独。但是他们却能自得其乐,邀明月“永结无情遊,相期邈云汉。”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人与苍天明月对话,人神相通,物我无猜,情景交融,大自然的山川水月与人浑为一体,共荣共生,多么和谐!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管天涯海角,相隔千里万里,诗人把美好的祝愿都送达。辽阔豪放之气一览无余。
现代中国人,应该把老祖宗的优秀基因继承下来,改变封闭保守,拘束促狭的状态,复兴我汉唐气象,塑造和弘扬中国人开放包容,自信豪迈的性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