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乌卵(阿屙卵)是上海方言,原概指男人办事不利索,思路混乱、畏首畏尾、没有雄心等情况。

对阿乌卵这个词,难说出很确切的来源。我同意网上的一些意见,鸭孵卵不太可能是确切来源。因为上海话,历来没有用卵指代蛋的习惯,甚至江浙一带方言中,有称蛋为卵的吗?我好像没听说。卵,沪语中是指男性生殖器。也有些人认为,上海人在(主要)涉及男性的脏词后常后缀卵以加强侮辱对方的语气,因此阿乌和卵可看做一个脏词加一个后缀。这个推测有点道理。那什么是阿乌?有论者以为是指粪便,但我对上海本地话的发音源流了解不详,无从揣测。或者说阿乌是指鸭屎,但鸭屎在上海话里分明有另外的发音。从词义上讲,阿乌卵是用来指那种(悖于常情地、或者合法而不合人情地)不给力的人,跟“落轿”比较类似。而百度百科里对阿乌卵的释义恐怕不很确切。我想,阿乌很可能跟“不给力”有某种关联。
网上这一则倒给了我一些信心:“明明是讲浸了鸭污里泡册来额乱好伐”。我认为有点道理!
您看,鸭屎尽管在“鸭屎臭”里是一种读音,但在鸡污鸭污里也是可以读作鸭污的,那么说某人是在鸭污堆里的卵,也足够表达对于失信、不给力的愤懑了。照此看,写作鸭污卵或许就是正确写法了。
不过以上也仍旧是个猜测。
若考虑到上海方言有用“某某卵”表示对某类人蔑称的现象,而南通-张家港方言与上海话极相似,并且上海与哪些地方历来的商贸关系,那么以下转帖的张家港地名掌故(据《锦丰镇志》)似乎提供了一些阿乌卵一词起源的线索。是不是有可能,“鸭污卵”本来是对进入上海菜市场的某类人的蔑称,而被泛化使用了呢?
鸭污桥,位于张家港市(1986年之前为沙洲县)三兴镇西,常通港与十一圩交汇处的北侧。同治十一年(1872年)开掘十一圩港时,港东尚是一片滩地,港道既浅又狭窄,潮退时,沙民可在港道中跨越通过。光绪三年(1877年),顾馥斋雇工围福生庄时,为方便民工行走,在港道上架木桥一座,涨潮时,桥面涉水,人们称它为“矮浮桥”。传说当年木桥建成时,恰有一沙民从滩里赶着一群鸭子上来从桥上经过,在新桥面上留下了星星点点的鸭污(屎),民工们戏称该桥变成鸭污桥了。因常阴沙方言“矮浮”与“鸭污”谐音,人们习惯都称之为鸭污桥。遂成地名。现有名无桥,地名一直沿用至今。[全文]
揣想一下:“一些满身鸭粪便气和鱼腥气的、把鸭污桥卖剩下的鱼虾拿到上海来卖的可鄙家伙——鸭污卵”。哈哈哈,这也还只是蠡测而已。
上海人对“卵”特别的钟情,用得也极其广泛:“册那,卵一样额么事,哈难吃!”、“个宁戆伐,戆得来像只卵一样”、“阿乌卵冒充金刚钻”、“朋友侬老卵额”、“老卵”、“咬卵”、“你咬我卵”、“阿乌卵”、“缩卵”“木卵”、“戆卵”,甚至还有“头卵”、“末卵”、“卵皮结痂”、“卵皮脱痂”等等,在“卵”这个问题上,北方人完全没有上海人有想象力,上海话里的关于“卵”的词汇大概有100多个,就是说有100多只“卵”可以被上海人套来套去的用,尽管到如今可能已经损失几十只“卵”了,但还是有数十只“卵”被坚硬的传了下来。

“阿污卵”------上海话探讨
小米粒与龙韵之流,在"杂七杂八的上海话"等文章面前回答不出我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就开始骂起人来了。杂文可以是嬉笑怒骂的,但漫骂不是战斗。
-------骂侬“阿倭乱”!保护方言有那儿不对?
后来“阿倭乱”到了文化大革命就变成了上海宁对造反派和做宁不地道宁的称呼。现在上海市政协委员建议用上海话播新闻以保护方言,阿乐伟转发了保护方言的帖子,其实是希望对各种文化多样性的尊重。我们是个泱泱大国,在这方面我们确实有很多地方做得很不够,这有什么好反对的,真是“阿倭乱”!
------------------------------------
我不知道“阿倭乱”是不是我们小时候常说的"阿污卵",我不知道现在上海年轻人的上海话"倭WO"的发音是不是WU 。 .".乱与卵,"上海话倒是一个音.不过与它们的普通话的发音不同,韵母不同,可是这个韵母汉语拼音里没有,它是国际音标中的那个O中间多一杠的音.
我现在就讲奖这个"阿污卵"
"阿污卵"因为其中有个"卵"字,而在上海话中,卵,是指男性生殖器,故而不雅,所以在学校里,学生一般不说。但是在一般市民中,尤其是工农中这是一句常挂在嘴边的口头语.----尽管这是一句贬义的话,可也不算是什么骂人的脏话.
"阿污卵"是指这个人办事没有水平,胡来,乱来。胡搅蛮缠,也有愚蠢,苯傻之意.用北方话来说,就是“二百五”,不过它更强调他的无知与蛮横。例如说,"侬是G啊污卵啊,事体那能DNEN(这么)办"----当然,这话只能在熟人,比较亲近的人之间说,不然人家要动气(生气)的.
" 伊是G阿污卵,.D伊有啥GANG(讲)头."-----他是个愚笨又蛮横不讲理的人,和他有什么说头.
要保护上海方言这原本就是一句空话,我在"杂七杂八的上海话"与"要不要保护上海话"等一系列行文中已经讲述了这个道理。小米粒与龙韵之流答不上来,有点急眼了,开始感情用事"阿污卵"起来。其实这有什么用呢!这是解放前上海下流小报的手段。上海话叫"下作WOZUO呸"
如果你们真心要保护上海方言的话,最起码你们确定目前杂七杂八的上海话中哪一种是你们要保护的,是马委员说的老上海话还是你们年轻人的什么";老句三"之类的上海话.要拿出,制订出规范的上海话,例如我们讨论的"嘛们"还是"买门",你们觉得这些能做到吗?
从你们目前对上海话的理解特别是书写来看,说句你们都是一群阿污卵的话,一点也不为过。今后我还要花费点时间一一分析。不会象龙韵说的点把火就跑。如果能让你们脑子清醒过来我花点时间也值。
杂文可以是嬉笑怒骂.但是在讲理的基础上的。漫骂决不是战斗。当然,漫骂可以在一小撮人中自我欣赏。
-----不死先生 2008.7.17 于四团
上海有句话说“赔啥拉,要么赔只卵”的典故
话说在清末的上海,有一户人家善于经商,攒下了很多钱。老爷到年纪一大把时才有了个儿子,老来得子嘛,自然是宝贝的不得了,样样事情都顺着儿子。
老爷的儿子叫张大毛,从小被宠坏了,长大后什么都不会做,是个闯祸胚子,老爷跟在他后面不知道为他赔了多少钱。
直到老爷临死前,还是不放心儿子,把张大毛叫到身边说:“儿啊,爸爸要走了,以后你要自己照顾自己了,里屋的大橱没到走投无路的时候千万不要打开看啊!切记切记!!”说完就死了。
这做儿子的对父亲的话总还是听一点的,从此以后收敛许多。但一个人染上了恶习是很难改变的,没过几年,这张大毛又开始到处闯祸,把家里的钱都赔光了,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有一天,他和人赌气,又冲动起来,一把火烧掉了邻居家的三间瓦房,接着就是赔钱的事了,可家里没那么多钱啊,怎么办呢?这小子回忆起老爸临死前说的里屋的大橱了。
于是张大毛怀着复杂的心情砸开了里屋的大橱,这一看不得了!他自己都不敢相信了,原来大橱里站着一具身高有1米7,8的大金人,这可全是纯金做的啊!能吃几辈子啊!他马上就想到用锯子锯点金子下来赔人家的瓦房,可从哪里下手呢?这家伙从上到下仔细看了一下金人,发现金人的JJ是翘着的,只能从这里锯,于是他把金人的JJ锯了下来装到了麻袋里,当天就背到邻居家去了。
到了邻居家张大毛说:“家里没钱了,就用这个赔你吧”说完就把麻袋往邻居家的桌子上一放。邻居见了以为他耍无赖,生气地说“小赤佬,就凭你,我倒要看看你拿什么赔我!”
张大毛把麻袋一抖说“赔啥拉,要么赔只卵把侬!”只听“砰”的一声一只金光闪闪的JJ滚落在桌子当中,把所有人看得目瞪口呆。。。这等情景被边上围观的街坊看去,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从此以后,上海就有了这句“赔啥拉,要么赔只卵把侬!”,后来被北方人传去,北方也开始说“赔啥呀,赔你个吊啊!”“我就是不吊他!”“就你吊,你牛B!”
后来大家都在传,说多了,把金JJ传成什么的都有,其中有一句就把JJ传成金刚钻了,于是上海话里就有了“阿乌卵冒充金刚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