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关大略在现在宁夏固原县东南,是三关口以北,古瓦亭峡以南的一段险要峡谷,有泾水相伴。是关中与北方的军事、经济、文化交往的主要通道。旧《环县志》认为萧关“实银夏之门户,彬宁之锁钥也。”
萧关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出东南可直驱中原大片沃土,北过黄河直至广阔的大草原,向西可通向甘肃、新疆等辽阔地域。秦、唐、宋、元等先后在萧关周围设郡立县,建关筑城。秦设乌氏县,修长城,汉置高平城,汉武帝曾六出萧关,唐通丝绸之路,宋修城寨,元设安西王府。在历史上,萧关百姓曾饱受匈奴、吐蕃、金、西夏、蒙古等少数民族的进犯之苦。这里曾发生过大大小小无数次的战争,有的将士常年守关,由黑发变为了白发,发出“今未部曲尽,白首过萧关”的感叹,有成千上万的将士魂游萧关,蒿草满目,芦草丛生,尸骨遍野。 每当人们提起萧关,脑海里出现了胡笳羌笛、蒿草满目、白骨累累、野兽出没无常的凄凉景象。
秦汉萧关,指三关口至瓦亭峡这一险要的地带,这里虽非绝壁,却险峻雄奇。地处六盘山东麓边缘,实质上是萧关的重要屏障。这里不但雄峰环拱,深谷险阻,易守难攻,有独特的地理优势,而且有泾水南出弹筝峡三关口,是萧关由南向北天然形成的一个防御体系。而今,这里四季泾水涌动,潺潺生辉。春来野桃花遍野满山,夏秋山色滴翠,黛墨远映,伴以高架桥涵,火车出入,天堑通途,也是游人观览的去处。忧国忧民的文人墨客,曾亲身经历了萧关道路之险要、环境之恶劣、战争之残暴场面,记载了古萧关过去发生的历史。
王维在《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蓬侯骑,都户在燕然。”作者途径萧关,慰问攻袭吐蕃的官兵时,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萧关的独特景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成为千古流传的佳句。
汉饶歌在《鼓吹曲》中写道:“回中道路险,萧关烽堠多。五营屯北地,万乘出西河。”描述了萧关周围山头报信用的烽堠处处皆是,大部队出发迎敌的壮观场面。
萧关故道亦是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对于陇右人民安居乐业,发展经济,交流文化,繁荣商贸,方便交通皆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璀璨的明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