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学会对时间“开源”,不是把工作八小时拉长到12个小时,而是要有一个新的认知:借力。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就是,整合身边资源,借用别人的力量,为你变出新的时间。
借力一:找出你可以分担出去的事情。
什么叫可以分担出去的事?就是你自己做,还是别人做,结果对你来说没有太大差异的事情。
我们可以把手机拿出来,打开密密麻麻的时间表,做一个动作:把可以分担出去的事情勾选出来。
比如要去10公里外送一份文件,你要的结果是什么,就是这份文件被送到,至于是谁送到都是一样的。这种事情,就叫做“可以分担出的事情。
找出可以被分担的事情之后,我们再开始第二个任务:找到可以分担的人。
借力二:找到可以分担的人
第一步,我们先不去考虑这个人是不是“真的”能帮你分担,而是只要找到“理论上”可以分担一件事的人,就足够了。对这些人,我们J有一个概念,叫做利益共同体。
所谓利益共同体,就是在一件事当中共享利益的人。
为什么他们可以帮你分担?因为事情做成了,对他们有好处,他们当然有强烈的动机来促成这件事的顺利完成。
有时候,当我们充分的挖掘了某件事的利益共同体,找到那些我们原本没有想到的人,你会忽然发现,不是没有可以分担的人,而是我们从来没有想到过。这时,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借力三:找到不能分担的原因
在你列出来的这些人后面,写出你认为他们不能帮你分担的原因,句式为:某人不帮我做什么事,是因为他…
你有想过吗,你认为“他怎么样”,这只是你的认为,这个认为不一定是真的。
而当我们“认为”对方没办法帮我们之后,我们在行为上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会在行为上配合他,让他真的没法帮助我们。换句话说,他们的不配合来源于我们的配合。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你到底是怎么配合他的。
(1)第一种情况,你没有开口寻求帮助。
(2)第二种情况,有些时候,你会说,我开口了,但还是没有效果。
(3)第三种情况,你虽然开口了,但过程中
插手来。
所以,我们需要第四步
借力四:精准表达,让别人来分担
很多人会说,不就是表达么,说话谁还不会啊!没这么简单,比如在生活当中,老婆要让老公哄孩子,就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A:老公,你快过来,我叫你过来。
B:老公,你来哄哄孩子,好么?
C:老公,现在我忙不过来了,需要你的帮助。
C说:“我需要你的帮助”,用的是陈述句,既不生硬,又很坚定,这就是精准表达的要点:明确且坚定的表达你的需求。对方自然比较愿意来分担。
有时候,当我们明确说出“我需要你”的时候,问题就解决了。
精准表达能大大提高对方来帮你分担的意愿。当然,还有一点要提醒大家的是,当你寻求别人的帮助之后,不要在行动中随便插手。这不是说你不要完成和对方合作的部分,而是不要把他做的事情给做了,这样前面的所有努力也就白费了。
借力五:积极反馈
积极反馈只要做好两点就够了:
一、具体描述对方做出的贡献。避免那些笼统的表扬,而要对对方的贡献做出具体的描述。
二、说出自己的感受。
整个“开源”过程就是借力过程,能借力多少,你的时间也会收获多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