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回 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薛宝钗出闺成大礼
黛玉见了宝玉最后一面,回去吐血,贾母、王夫人都去看她,黛玉说老太太白疼了她了,老太太说黛玉若有心病,她就没心肠帮她治病了。
贾母因知黛玉心病,疼爱之心顿减。虽有道理,却不合人情。贾母对人很好很照顾,对自己最疼爱的亲外孙女,可能这样冷心肠么?如果不得已无可奈何就罢了,怎么可能说出这样冷情的话来。
宝玉是孙子不错,比外孙女亲些也可以,可是都是她疼爱的人,手心手背都是肉,即使真的情况严峻到要二选一,都会逃避,谁会自己主动去做对比做选择呢?
黛玉病危没人看问,独有紫鹃一刻不离守着,众人都忙,大概一两天里没有意识到情况那么严重了,加上上面要对潇湘馆封锁消息,大家都宁可远着。
这里是突出紫鹃和黛玉闺蜜感情的一段,感人至深之外,确实凄冷,几个小姑娘面对这样的事,哪里有主意。
薛蝌去向薛蟠征求宝钗出嫁的意见,薛蟠很知礼地同意按母亲的意见办。薛宝钗虽有意见,却不说出来,宝玉傻了也罢了,宝钗也成了个没灵魂的人物,就因为是自己的婚礼。但我想她是很愿意的,宝钗不管是对宝玉这个人,还是对宝二奶奶的位置,应该都是很有兴趣的。
凤姐试宝玉问娶林妹妹可好,为何不问娶宝姐姐可好来试呢?若他听了没闹就不用调包了呀。直接问娶林妹妹,他自然高兴。宝玉说我有一颗心,交给林妹妹了,让她成亲好歹带过来。与八十二回黛玉梦境,宝玉挖心的事,遥遥呼应。
凤姐骗了宝玉,宝玉在娶亲前,一直认为自己娶的是林妹妹。他的理想就要实现了,更何况这是人的一生中最使人陶醉的爱情的圆满。贾宝玉终于盼到结婚,真乐坏了。
那么,当这种希望突然化为泡影时,当这种美好的愿望突然毁灭时,他的心理会起怎样的变化呢?其结果会是怎样的情况呢?
当我一听到这个掉包计的时候,就为这个谜底揭晓时捏了一把汗,等着看的就是这个时刻宝玉的表现。
想当年,听紫鹃说黛玉要回苏州家去,宝玉立刻迷了本性,丢了半条命,闹得翻了天。这一次这样的打击,不得送了小命?
可是,我们看到,当宝玉满面春风、满怀欣喜去揭开了新娘子的红头盖,发现眼前的美人并不是黛玉,而是宝钗时,他是什么反应呢?
且看原文——又歇了一歇仍是按捺不住,只得上前揭了盖头;喜娘接去。雪雁走开,莺儿上来伺候。宝玉睁眼一看,好像是宝钗,心中不信,自己一手持灯,一手擦眼一看,可不是宝钗么! ——只见他盛妆艳服,丰肩软体,鬟低鬓軃,眼润息微。论淡雅,似荷粉露垂,看娇羞,真是杏花烟润了。
这这,真是叫人惊讶。这种情况下,宝玉还有心情欣赏宝钗的美?难道他不应该是受到毁灭性的打击,从而怀疑、悲哀、痛苦、绝望、抢天呼地、等等的情绪,那才是人之常情;何况是贾宝玉,有更超出常人的细腻敏感和夸张表达,他做出什么奇怪的事来,都不奇怪。可是他只是很正常地就接受了,而且还怕得罪了宝钗,问也不敢问一声。
而且不久后宝玉就转变了思想,“又想黛玉已死,宝钗又是第一等人物,方信‘金石姻缘’有定”,因而和宝钗真正成了夫妻。
宝玉是可以悬崖撒手的人,他随性而为,可不是这样在感情和功名的事情上懂得顾全大局的人。
宝钗出阁成礼时,即是黛玉魂归太虚之时。这样的戏剧性巧合,倒是满足了看戏的人的情感,制造了一个高潮。就是感觉,这样的事发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太假了。
说书人总说无巧不成书,如果事情的关键转折和情节要靠巧合来完成,像原来那样才子佳人的书里一样,是能吊读者胃口于一时,看时是有点着急和遗憾,故事的整体悲剧性却显不足。
黛玉焚诗稿,烧帕子,算是整理自己的一生,清楚明白地跟这个世界告别。黛玉不是凡世的人,她是来还泪的仙子,她是为这段感情而活,不在乎其他,她从来是决绝和明白的。

无戒365挑战营41#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