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樱月竹鸣简友广场想法
【西风不瘦】钟爱的好联赏析(之五百三十二)(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

【西风不瘦】钟爱的好联赏析(之五百三十二)(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

作者: 西风不瘦 | 来源:发表于2022-10-01 14:32 被阅读0次

诗词名联,即上下联出自同一诗词作品,两句正好对偶,自然成联。

上联:善恶苟不应
下联:何事空立言

上下联都是出自魏晋时期诗人陶渊明的《饮酒·其二》。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通过对善恶报应之说的否定,揭示了善恶不分的社会现实,并决心固穷守节,流芳百世。深婉曲折的诗意之中,透露着诗人愤激不平的情绪。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原文】

《饮酒·其二》
【魏晋】陶渊明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
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

【译文】

据说积善有善报,夷叔饿死在西山。

善恶如果不报应,为何还要立空言!

荣公九十绳为带,饥寒更甚于壮年。

不靠固穷守高节,声名百世怎流传。

【注释】

云有报:说是有报应。指善报。夷叔:伯夷、叔齐,商朝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兄弟二人因都不肯继位为君而一起出逃。周灭商后,二人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野菜)而食,最后饿死。

苟:如果。何事:为什么。立言:树立格言。�

况:甚,更加。当年:指壮年。

固穷节:固守穷困的节操。

【赏析】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意谓积善有报之说深可怀疑,伯夷、叔齐皆积善之人,却饿死在西山。《易·坤》:“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荀子·宥坐》:“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意谓既然善无善报,恶无恶报,何故有天道常与善人之论耶《史记·伯夷列传》:“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絜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此诗首四句乃就《史记》而发挥之。事:徐仁甫曰:“犹用也。《战国策·燕策》:‘(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新序·杂事三》‘事’作‘用’。”

        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举荣启期为例,复申述上四句之意。《列子·天瑞》:“孔子游于太山,见荣启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孔子问曰:‘先生所以乐,何也’对曰:‘吾乐甚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而吾得为人,是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矣,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贫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终也。处常得终,当何忧哉’孔子曰:‘善乎!能自宽者也。’”行:且。带索:以绳索为衣带。当年:壮年。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承上就荣启期而言,意谓若不依靠固穷之气节,百世之后尚有谁传其名耶固穷:甘居困穷,不失气节。《论语·卫灵公》:“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百世:犹言百代。当:借为“尚”,《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即宫车晏驾,非大王立,当谁哉”

备注:
1)图片来自网络,有异必删;
2)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

本文作者已设置禁止转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西风不瘦】钟爱的好联赏析(之五百三十二)(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cjd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