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杨老师有催眠功效的温柔动听的嗓音,我穿越到了苦乐山,游过南北二山,也深刻的感受到了杨老师讲苦乐山的良苦用心,感恩杨老师的思启,苦乐本是一对邻居,他们本就世代朝夕相对,彼此陪伴。突然就想起上次廖里姐姐的瑜伽课上,我就体验过一次由痛带来的快乐。
瑜伽里经常会有做不到的动作会痛,教练们经常会说,用每次呼吸去感受那个痛,觉得痛的时候就是你身体的极限,你要去关注这个痛,就会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我总觉得他们说的关注痛点,对我来说没一点用,它还是痛啊!那次读书会中途,廖里姐姐带我们做瑜伽,我做不到的动作依然会觉得很痛。姐姐也说了很多瑜伽教练那样的话,让我们去关注那个痛点,但她比别人多说了一句,她说你关注那个痛点去接纳它,你慢慢的就会发现没那么痛了。我听到接纳它,好像突然明白了,照姐姐说的试着去接纳那个痛的感觉,真的就觉得没那么痛了,就和姐姐说的一样,每一次呼吸都能再往前一点,我身体的极限也得到了突破,那一次我特别高兴,因为这么多年我一直的困惑终于搞懂了,在我觉得痛的时候,不是只去关注这个痛,而是要去接纳它,当我开始接纳这种痛的感觉,身体就发生了奇迹,更有韧性了。
虽然这只是我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联想到杨老师对苦乐共存的传递,让我在原来的认知上又多了一份新的收获。痛苦和快乐,那都是人的一种心里或生理上的感受,它只是感受。人生老病死,除了生是我们已知的,其他三样都是未知的,无论我们怎样在意养生保养,都不可能免除衰老,也不可能完全的杜绝生病;无论我们怎样精心筹划,它只是增加我们有更多的防御能力,但也不能确定未来就一定会顺风顺水再也没有麻烦,不记得是谁说的,说你遇到困难那是因为还活着。
都说人生就是一场自我的修行,痛苦和快乐都是人生的经历,缺少一样,人生的修行都不完整。既然苦与乐它是一种常态,一种人生不可能没有的东西,那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当痛苦或者说困难来了我们去接纳它,去感知它,能够去倾听他的到来,然后再去思考这样的痛苦是否会长久的影响我们的人生,是影响到我们的生理还是心理?我若能掌控它,那我需要做一些什么事来改变这个痛苦,分析这个苦一直延续会给我带来什么样的结果,把我能做的事写出来,我自己能做的就去做,不能做的就交给老天决定。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的原因吧,当我们认知水平提高后,我们所认为的痛苦就不是痛苦了,而是一种成长的机会和人生经验的积累。
苦乐共存才是人生,就如道德经里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都有他们相互间存在的作用。经历过磨难,对人生有了深刻的体验,灵魂才会变得丰富,明白了苦难更容易高频率的体会幸福的滋味。
道德经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天地都做不到日日狂风下雨,那人的困难和快乐在自然状态下也都是暂时的、交替着来的。其实快乐是可以通我们人为来延长的,唯一的途径就是我通过学习来改变我们大脑的思维。欢乐很短暂,热情可以让我们的欢乐长一点但不太容易保持,而最能让人时常保持快乐的是人的理想。就像杨老师心里的那盏深冬里天还没亮,它却一直亮着的像月光一样温柔爱抚着自己温暖着自己的灯,那个想要点亮别人的人生的那盏明灯,就是我们探寻幸福快乐的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