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我一直都是大大咧咧的,甚至有时候会刻意表现出一副对什么都毫不在乎的样子,但其实我是一个非常在乎别人的评价的人,特别喜欢听到别人的夸奖,而对于负面的声音总是觉得异常刺耳。这种对夸奖的渴望应该与我小时候的经历有关,由于不知名的原因,随着年龄的递增,来自亲人的认可和奖赏逐渐减少,内心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种会被忽视和遗弃的恐慌,随之有了强烈的表现欲,但同时内心还对在人前表现存有恐惧,最终就形成了我现在的这种矛盾心理——对被关注这件事既渴望又害怕。
就如在简书码字这件事,一个真正对别人看法不在乎的人,要么就是光明正大地将打着自己的标签的文章公之于众,完全不在乎有几个人读了,评了,喜欢了,或是打赏了;要么就是压根儿只发表私密文章,作为自己的私人日记,别人想看还看不到。但我的心情是复杂又矛盾的,仅仅作为私密文章的话,无法满足我随时膨胀的表现欲,所以我得让很多人看到我,同时又要找一个别人都不认识的身份把自己隐藏起来,好能从容应对外界的褒贬。
我曾一度为此而苦恼,并试图做些改变,不过,我渐渐认识到,或许我并非那个充满矛盾的特例,因为几乎每个人都是多面的,而其中不乏互相矛盾的部分,我们通常看到的只是其中一面而已,每个人都是特殊的矛盾集结体。有些写进基因里的特性是无法更改的,但与我们后天习得的观念相悖,很多时候,我们是在与我们的基因对战。
1.减肥
减肥这件事,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健身这件事,应该是我坚持得非常不成功的一件事,之所以不成功,或许是因为基因的力量太强大,或许是因为自己的动力不够足。
种种历史原因导致我拥有的是上下身不太协调的“梨形”身材,在这个习惯性看脸的世界里,多数人都会下意识地认为我很瘦,但“行家”们往往目光下移,眼光毒辣,一眼戳穿假象。不过,行家里手毕竟是少数,所以在大多数人看来我并不是个“胖子”,更何况我自己还一直认为即使瘦到只剩骨架,我的腿也不会变成麻杆儿似的,外在压力小,内动力又不足,“减肥”就显得越发艰难起来。
即便如此,我在读研的时候,也做到了坚持每天跑步,还完成了3次半程马拉松,虽然成绩很一般,而且对体形的改变也没有太大的帮助,我却在别的方面有意外收获。
选择跑步这种方式也是被逼无奈,因为这是一项限制条件最少的运动,一个人,随时随地,都可以跑起来。这么说来,跑步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再简单的事情,如果坚持得够久,也就变得不简单。
我开始跑步时的想法就很简单,那就是不断尝试挑战自己的极限,跑得久一点,再久一点,远一点,再远一点。既然注定了无法以速度取胜,那就不妨去追求长度。就这样,1km,5km,10km,20km,开始跑了,就不再去想终点有多远,因为奔跑的路上,极限才是终点,而极限永远都可以被挑战。
通过跑步这件事,我开始意识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