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到这些,有什么感想呢?”
“妈:我想到了鲤鱼跃龙门。”
“阿、阿姨:我想到个龙、龙马精神。”
“宝宝?”
“宝宝:你扒在那干啥?妈问你话呢?!”
“哎呀,问的啥?”
“不知道拉倒!”
“对不起,妹:刚才哥光顾看这些鱼了……”
“那哥看到了啥,不会是被鲤鱼精勾了魂吧?”
“哪呀,哥看了半天,真的没找到两条相同的,这真跟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相似,哥……”
“哥、哥:你说的鱼呀叶呀是、是不是跟龙、龙生九子、子、子子不同一、一个意思?”
“差不多吧,鱼呀叶呀龙生九子啥的都是中国文化……”
“哥: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大概是德国哲学家莱什么的最早提出的,他似乎是这样描述的:在自然中绝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东西,即使是同一棵树上的双生叶,来自同一个基因蓝图,但因位置不同,生长过程中也会受到光照、风向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不同。”
“那什么莱的是哪一年提出这个的?”
“大约16几几年。”
“中国古代的孔子早就提出因材施教,龙生九子、子子不同最早可追溯到唐代,那时古人们便认为个体间是有差异的,怎么算也比什么德的早一两千年……”
“哎呀,哥、哥:弟、弟对这些不、不感冒,既然龙、龙生九子,子、子子不同,哥能说说不、不同的人如、如何才能为共、共同的目标奋斗呢?”
“那你和你姐刚才想到了什么?”
“姐、姐想到了鲤、鲤鱼跃龙门,弟、弟想到的是龙、龙马精神。”
“……哎呀,哥亲我干啥,妈在这呢,也不怕弟笑话!”
“别扯妈,妈可啥也没看到啊。”
“我、我也啥都没、没看见。”
“宝宝:你这么激动,是不是思路开阔了?”
“是,阿姨:我把妹妹、弟弟想到的串起来说,行吗?”
“行。”
“各位:世上大大小小的个体,只要是显而易见的,多数是不是由不同的物质构成的?”
“是。”
“个体可大可小,小如粉尘、雪花,大如社区、国家、星球等等,对吧?”
“对。”
“个体间也是有差异的,正如在刚才说的鱼呀草呀龙子啥的,所以咱们在育人上要因材施教;在人与人、族群与族群、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上要和而不同;在工作、生产安排上要因材施用。共同的目标可大可小,个人可有理想,国家得有愿景,整个凡间的人相对于咱们仙归为一类,他们想要共同发展,那需要个什么?”
“哥、哥:这个我、我知道,需要个共、共同目标,可、可哥跑题了,我问的是:不、不同的个体如何为共、共同的目标而奋、奋斗。”“别急嘛,本无痕所在国家有个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家知道吗?”
“啥、啥意思,哥?”
“噫,这个姐知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建立在和而不同的基础上,强调全人类在面对共同挑战时命运相连,倡导通过合作实现共赢,推动构建平等、包容、可持续发展的地球秩序。哥:对不?”
“太对了!大目标也好,小目标也罢,人要上进总要有目标的,至于如何让不同的个体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那就要统一目标、尊重并利用差异、创造公正环境、促进协同互助、强化集体归属。对了,好像凡间还真有联合国这样的组织,它那成员国间若不争争吵吵了,如果都能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龙门,那必能包容“龙生九子”的静态差异,为每个个体提供“鲤鱼跃龙门”的动态希望,那不都能为提高自己而心甘情愿地奋斗了吗?”
“噫,别的不说,和而不同只有君子才能做的到,何况哥说的范围那么大,连妹听的都是云里雾里的,别说其他人了,是吧,大孬?”
“是,姐:弟、弟非但没听懂,还听了半、半天,没见哥说我、我的龙、龙马精神。”
“噫,这个姐说,弟的龙马精神,即健壮的体魄、坚韧不拔的意志、日夜不息的努力,你哥虽没明说,但话里话外都离不了,对个体来说,理想的状态不就是:“鲤鱼跃龙门”前得有这种精神,跃龙门后也得有这种精神的吗?”
“噫,姐、姐:哥说的范围太、太大,就说俺、俺们弟兄,当年辍学回、回家,被夏、夏公子聘为临、临时工,当时高兴的不、不得了,可、可是……现在个别的已没、没龙马精神了,姐有解决办法吗?”
“噫,这种状况姐见的真不少,比如有的工资涨不上去了,有的职称不能再升了……妈:你在工作中碰到这样的没?若碰到了,妈是怎么解决的呢?”
“哎呀,这不管在哪里,都是个管理难题,刚才宝宝说的虽有操作空间,但不具体,等妈回去跟你羊伯伯、风儿叔叔研究一下,看能不能制定个一二三四,尽可能地解决你们的关切,行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