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因为父母干预我的学习就业,而耿耿于怀。为修复与父母的关系,我真真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逐步奠定了和谐安定的相处基础。
亲而不腻,顺不盲从,这八个大字是我的金牌法宝。
与强势父母修复关系的八字秘诀
【01】悲情老妈、倔强老爸的应对之策——死拉活劝不盲从!
首先是我妈,一位七十出头的老太太,日常生活就是买菜做饭+串门聊天+偶尔麻将+呼朋唤友广场舞。
多么开朗健康的老人啊!可就是在养老问题上带着悲情色彩。因为其他两个闺女都在外地,我实际成了她的独生女,所以她焦虑,觉得我一个人完不成她的养老大计,经常哭诉(是真的掉眼泪)她二姑爷(我的老公)跟她不亲。
对你们那么好也不行,谁家丈母娘这么真心实意帮姑爷?
每天都是冷冷淡淡,看人家谁谁谁家姑爷跟丈母娘多亲!
叫吃个饭,好像还得求着他,就不能主动点?我做的饭就那么难吃啊?
最后的最后,一定是要掷地有声的问出这句话:
将来万一我瘫了,怎么指望他照顾我?!
老妈的眼泪和控诉磨的我抓狂的不行。
开始是陪着小心劝,我老公他就这脾气啊,皇帝老子来了也寡寡淡淡的。他工作是真的忙,天天加班,是真的,真加班。他爱吃你做的饭,那天还夸来着……
不管用!说啥都是给自己男人开脱。
终于有一天,我忍无可忍,开始反击:
妈,您为啥这么笃定自己老了一定会瘫?这样的担心就是可怕的诅咒啊,万一?万一也不许说!
再说,万一您真瘫了,为啥要指望人家姑爷?
老妈目瞪口呆,为啥不指望?一个姑爷半个儿,我身边还有谁?
姑爷是我婆婆的儿子,不是您的儿子!!你有事干吗要指望别人生的孩子?你自己没生吗?您瘫了,我们姐仨干吗去啊?我们才是您自己亲生并亲自养大的孩子,您自己挨个扒拉,我们仨哪个是不孝顺的,对您不管不顾的事我们谁能干得出来?
老妈眨巴眨巴眼,慢慢消化着我的吼叫,止了眼泪。我继续:“你比如我公公哪天瘫了,只能儿子是照顾的主力,我一个儿媳妇怎么方便冲在前头?只能做些辅助工作吧?”
老妈彻底接受了这个观点,从此这个话题结束,再也不提。
看来,来自子女的适当引导是必须的,决不能让钻了牛角尖的老人,牵着你的鼻子走。
这只是众多例子中的一个。
类似的还有,比如老爸突然要信奉什么什么教,要吃素要聚会要拜神像。是我们姐仨一起轮番劝说,苦口婆心,威逼利诱,终于把他从邪教的边缘拉出来。
或者,又受人蛊惑,非得买七千一个的床垫子,我拦不住,买了,发现上当,我又上蹿下跳帮他们维权,追讨损失。
这也罢了。
等他们手攥着20万,要买什么信托基金时,我彻底疯了。拉拉扯扯几乎动手,然后紧急通知大姐姐夫,他们急忙电话劝说,才算拦住,至今埋怨我耽误他们挣大钱了。
但是,不能因为怕埋怨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辈子的血汗钱被骗走的话,老两口的命没准儿都得搭上。
有时候,子女对父母的劝说,就得是这样“急扯白脸”。为了防止他们再次上当,我们家天天以案说法,把我们听来的,看到的诈骗案例,一件件说给他们听。
饶是如此,依然买了许多的保健药,算了……也不能管的太死啊。
【02】建立边界,对过度干预说不
和好多中国老人一样,老爸老妈对我们的日常生活过度的关心,过度的参与,有事就要替我们拿主意。
大到买房子装修,小到回家打车还是坐公交,怎么减肥,上班穿哪件衣服……要求我,我们三口,必须按她们说的办!不听,像一对老忠臣一样,喋喋不休的劝谏、埋怨、督促,甚至翻脸责骂,常常成为我们的困扰。
不得不说,在干预子女这方面,我家曾有过非常辉煌的记录。我老爸因为个人喜好,高中不许我学我擅长的文科。好不容易工科大专毕业,又不许我去工厂车间,托人安排我去企业当小学老师。看到大姐办企业挣钱,又死活逼着我辞职、离家,扔下才几个月大的孩子去另一个城市投奔大姐……
我一直对他们之前的横加干预耿耿于怀,提起来便哭天抹泪。所以,坚决不允许他们再来干预我婚后的生活!
辞职?不管孩子?我豁出去和父母断绝关系也不答应!春节的团圆饭桌上,我们彻底翻脸。
从小自诩自己学习好,不就是个大专毕业吗?
你那么爱跟你姐比,现在你跟人家比的起吗?人家生个儿子,你呢,生个闺女!
现在也就是个破小学老师,看你大姐,人家大学老师!你毕业分配还花了我1500块钱的就业安置费呢!
面对老爸花式讽刺、威逼,我几乎是拍案而起,大哭着抱起孩子就要回家,“我到今天这份,是谁害的?!我要断绝父女关系,省得你瞧不起我,省得你再管我!”
也是从那次起,我开始正视和原生家庭的关系,咬紧牙关,绝不轻易退步。
我们的关系反倒逐渐融洽。多少年后,老爸说:实践证明,老二是咱家看的最透、活的最明白的,有自己的智慧。当然,他们依然心疼我日子过得惨淡,可是却也默默接受这个事实。遇到我买房买车的大事,立刻添钱,绝不含糊。
【03】亲而不腻的三大原则
再亲、再爱的人也是相互独立的,“中国式亲情”的问题在于缺乏边界意识。如何和强势父母重新修复关系,我觉得得益于以下三个原则。
1、保持理性距离。
我因为和婆婆在一起住过五年,鸡飞狗跳,所以对老爸老妈希望我和她们一起住的提议,根本不考虑。
一碗汤的距离,必须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没事儿多跑去娘家,吃饭、聊天、遛弯,但是决不住在一起。
2、坚守边界。
对老人家的花式关心,深表感谢,大部分坚决不执行。多汇报孩子的进步,但绝不同意他们絮絮叨叨的教育方式。
我们一家三口的事情,我们自己保持绝对的处理主权,我们有这个自信,也有足够的能力,公婆爹妈你们都别插手。
这中间,我和老公分别数次遇到工作调动转岗的事情,我俩自己煎熬,自己努力,顺利实现人生的几步小跳。老爸急的又要插手,老妈试试探探,我们一概回绝。
问多了,我就哭,就急眼,老爸实在想不明白,他以前怎么团了怎么随着的二闺女,咋就变得这么可人恨了呢?
生活上多引导老公亲近丈人丈母娘,老爸在世的时候,爷俩经常在一起喝一口,喝的都是大姑爷送来的好酒,爷俩高兴!老爸病重,数次住院,老公衣不解带在医院一个月一个月的值夜班陪护,老爸老妈也很感动,赞不绝口。
陪伴,但是绝不毫无缝隙的腻在一起,让我们再次亲密起来。
与强势父母修复关系的八字秘诀
3、多种方式互动交流。
多表扬,多聊天,勤问候,不留关心的死角。
多制造一起活动的机会。比如一起买菜,一起和他们逛陶博会,利用各种节日请他们下馆子。开车拉着老妈的老姐妹们去湖边看荷花。帮她们拍照,给她们买零食。
给老妈买电脑,教她斗地主。给她买智能手机,教她学用微信,聊天、看新闻、收红包、下载K歌软件。大姐小妹积极参与,轮番上阵,和爸妈视频,其乐融融。
婚后二十几年,我强势的老爸老妈,已经相对愉快的接受了这种互动方式。直到老爸病逝……
现在,我们又开始专心陪伴老妈,大原则不变,增加了看望陪伴的密度,几乎每天都去,看看她身体怎么样,陪她吃饭,聊天,看电视,刷新闻。
大姐几次要求要把她接到自己身边,都被老妈坚决回绝:“我现在过的开心自在,老二照顾着,一帮老姐妹在一起玩,我哪也不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