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90后,如今再被罗大佑的词感动

作者: 祖三三 | 来源:发表于2018-03-28 00:11 被阅读29次

2018年1月27日,罗大佑在深圳名为《当年离家的年轻人》,我在现场。

观众们对于64岁的他不依不饶,现场encore的声音一而再再而三,罗公结结实实地像个年轻人唱完了整场,又以长者的身份,叮嘱我们要给家里多写信。

在罗公的眼里,文字终究是很有力量的。

(罗大佑)

现场发出呼声最多的估计是中年女人,中年男人也经常忍不住随着罗大佑的演唱欢呼起来。当时我右边还坐了位大概和罗公年纪差不多的男人,虽然一直比较淡定,见他在听到《皇后大道东》、《鹿港小镇》、《恋曲1980》的时候,手里荧光棒和脚也会跟随着节奏动舞着。估计这年纪的男人也明白了很多,不必欢呼,任由岁月的默契在内心同频震动。

对于90后的我,罗大佑的词是值得深读的诗,经典地描绘了这时和那时,以及将来。以时间的尺度端量着时代的变化,精神与年青一代欣然共舞。

从爱情到生活,鲜活地刻画着我们的心路历程。

是我们改变了世界  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一样的月光》

得承认,以前我也是总想着改变世界,尽管我是农村户口,放牛长大,没干过大事。大概到了25岁,思想才慢慢转变过来,自己过于天真。

开始思考,我怎么被世界改变,然后还能顺道为世界创造一些价值呢?

明显地,我假装高尚了,其实满脑子还是想着怎么赚钱。不同的是在思考赚钱的时候,思想发生了一些转变。例如不再是期望策划一场能改变人们的营销活动,而是要怎么符合人们的期待,从而让人们自愿认识品牌,明白它的价值。

我也不期待能改变那处在六线城市的家乡了,就连自己生长的家庭,一贯多争吵的家庭氛围,也不期待能通过聪明才智去调和,而是去和他们一起生气,了解争吵的话题,参与其中,慢慢尬在中间消融父母两方的火气。

起初不经意的你和少年不经事的我    红尘中的情缘只因那生命匆匆不语的胶着。

——《滚滚红尘》

近些年,和爱情很少见面。看到地铁、商场里的美女,就会浮想联翩,甚者飘出了性幻想。不想承认自己饥渴了,只好安慰自己说是那女孩身上隐藏着爱情的影子。

早些年的校园中,两个人都被上帝安排了角色,一个不经意,一个不经事,然后这样错过了至纯的爱情。后来说你后悔,说我惭愧,都是鬼话。

所以,如果将来有了孩子,男孩的话,我就告诉他在大学一定放心地去爱,让他尝尝情感的酸甜苦辣。看着他在爱情路上重蹈覆辙,我也不心疼。

如果是女孩的话,失恋时就给她准备巨多好吃的,通过疗愈胃部缓解伤心;递上最不伤皮肤的纸巾,擦泪也会舒服些,毕竟男孩还是很爱看她明亮的眼睛吧。

是否应验了我曾说的那句话    情到深处人孤独。 ——《是否》

上学那会,录音机里听朴树《那些花儿》“她们已经被风吹走散落在天涯”,让我真哭了;听到罗大佑《是否》“情到深处人孤独”,很茫然地伤感。孤独,是层次多么复杂的一种东西。

耗完电池一节又一节,后来口袋的钱都不够买电池了,只好从录音机里取出磁带,问同学借一台来听。那时候的歌,就那么几首,歌里唱着孤独,感觉“孤独”真的很精彩很好听。

高中的时候,看着树下单独的身影,屋里呆着的老人,我以为那就是孤独。

后来毕业历经的孤独,是在喧闹的人群当中。既不想听任何话语,也不想对谁说半个字,只是想穿越人潮,回到一个人的出租屋单独呆着,这样才不觉得孤独。

再后来,好几次聚会,朋友和对象成双,杯子也能和酒瓶配对,就我一个人在桌边一只手端着筷子,硬是一手把杯子抽离桌面,和我搭成一对,咕噜喝完杯中酒。一杯续一杯,好不容易终于逮到一个空隙,和旁边搂着女朋友的兄弟说,“来喝一个”。对方说,“不喝了,我待会要送她回去。”心塞而后碎。然后,我只能继续自己喝。

喝到都不想看到桌面的一双双的筷子。只有酒入喉咙,贯穿胸和胃的一瞬,酒精在体内呼啸而过,才不觉得孤独。

越是情深,越是孤独。可惜我还来不及情深。

曾经等待的人,已经有人牵起她的手。

遇到想守护的人,她的手已经拉着别人的手,那人另一只手上还挂着房钥匙、车钥匙。

世上的男女各自像一本本账本,明天或许就有人来登记了。那些拿着爱的号码牌的人,总是感叹被插队罢了。

没有人要和你玩平等的游戏   每个人都想要你心爱的玩具。 ——《亚细亚的孤儿》

工作多年,说是谁为谁奉献?都不是的,每个人都是自己做出选择,人都是为自己而活,别说的那么伟大,刨到底露出的还是自私和丑陋。

现存的社会平等和奋斗平等,道理不用解释大家都懂。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平等”无形地规定了弱者必须要勇敢些,穷者必须要努力些,被诽者要多牺牲一些,这样的话平等才会出现在你面前。

毕竟强者更容易看到平等。

强者也更容易得到心爱的“玩具”。

纵横于社会,每个人手里都有些心头“玩具”,虽尽然是利益的交易,这是好事,大家有了统一的交换筹码。

例如大企业们喜欢给予穷、弱孩子小玩具,于是媒体报道了他们,政府赞扬了他们,孩子感谢了他们。于是他们想要得到心中的“大玩具”——美誉和传播。居高临下的馈赠,总是能换到不错的大玩具。

朋友之间越来越有礼貌,只因为大家见面越来越少        ……

彩色的电视变得更加花俏,能辨别黑白的人越来越少。 ——《现象七十二变》

经典,就是不朽。罗大佑1983年发行的这首《现象七十二变》,要是用来形容如今的朋友交际,还有比这更恰当的吗?

上学时同宿舍一起洗澡打球的,要是如今哪个做了大老板 ,见了必定会客气恭敬地自觉端上一杯,自己先干为敬,暗示自己:和大老板打好关系,说不定多条路走。

言谈举止相合相套,礼礼相循,若不是见面那么少,交谈那么浅,礼仪倒是可以省去呢。敬酒喝茶,座位迎送的礼貌都更加到位了,怕是除了这些,没有什么能证明两人的朋友关系了。

美化我们世界不止礼貌,还有美颜相机、七彩的裙摆、3秒到300秒的视频……世界越是精彩,黑白分辨越艰难。整个世界像被七彩糖果包住了,持续的甜蜜和眼花缭乱,加强刺激了我们的感官,却让我们的神经更加麻木。

如“奶头乐理论”所述的一样:由于生产力的不断上升,世界上的一大部分人口将会不用也无法积极参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为了安慰这些“被遗弃”的人,他们的生活应该被大量的娱乐活动(比如网络,电视和游戏)填满。

科技的便捷和媒体的信息包围中,我们更加以为自己是核心,且越来越能作主,实际上像个被愚乐的小孩,丧失对于黑白的辨别力,还丧失了对生活主权,在划定的范围当中“自由”做自己。


罗大佑从青年时代走过,我们从青年中走来,他留下的词在前方,依然感动着我们。

如果某一天迷路 了,当年离家的年轻人啊,回到家乡吧,回到那初心,再去计较那得失。再说了,所有的得失,无非是一样的循环,如歌中唱 —— “家乡的人们得到他们想要的   却又失去他们拥有的”(来自《鹿港小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作为90后,如今再被罗大佑的词感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didcftx.html